□评论员 王朋飞
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郑州市老年雷锋团团长姚淑英光荣上榜,让我们再次见证了平凡中的伟大,坚持中的力量(报道详见本报昨日A05版)。
指路、提供开水、充电缝补、寄存快递,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旅客们旅途中最需要的帮助。在郑州火车站,郑州市老年雷锋团里,这群平均年龄71岁的老年人,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16年风雨无阻,4000多次志愿服务,300余次紧急救助,服务旅客超300万人次——这些数字背后,是郑州市老年雷锋团团长姚淑英和她的“老伙伴们”用爱心铺就的温暖旅途。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老年人常常被贴上“需要被照顾”的标签,而姚淑英和她的团队却展现了老人群体的另一种可能。这支团队由40多位铁路离退休职工组成,他们本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却选择继续奉献社会。从1992年成立至今,三十三年如一日的坚持,让“老年雷锋团”成为全国年龄最长的学雷锋志愿团队,荣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他们用行动证明,年龄从来不是服务的障碍,爱心永远不会退休。他们的参与,不仅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也为自身带来了成就感和幸福感,通过服务他人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姚淑英的故事启示我们,雷锋精神从未过时,只是在新时代有了新的表达方式。它不再只是做好人好事,更是一种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创新性的工作方法、持续性的社会参与。这座城市需要更多像姚淑英这样的“中国好人”,当我们学会欣赏身边的平凡英雄,当我们建立起支持善行义举的完善机制,雷锋精神就能真正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每个人都能成为温暖他人的一束光,每个年龄都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这既是对雷锋精神最好的传承,也是对“中国好人”最高的礼赞。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