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抗战印迹 传承复兴力量丨南王山突围

2025-08-07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南王山突围战遗址纪念碑

在登封市徐庄镇杨林村南王山,有处朴素整洁的旧宅,被公布为第三批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这便是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南王山突围战指挥部旧址。多年来,不少人来这里踏寻红色遗迹,缅怀先烈,共同回忆那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

80年前,决定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生死存亡的决策就在这里产生。这座静静矗立的建筑是八路军依靠老区人民胜利突围的生动见证。当年,皮定均率领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在登封箕山和南王山一带遭数倍敌人的前堵后追。在老区人民的帮助下,八路军运用超高的军事智慧和无畏的革命精神,最终转危为安。这场惊心动魄的反“围剿”,成为当地百姓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

辗转腾挪频遇险

1945年初,皮定均带领三十五团和支队机关600余人转移至登封市东白栗坪,本欲在此休整并开展地方工作,没想到1月7日国民党反动专员王光临偷偷与日军勾结,调集重兵对皮定均驻守的箕山地区发动大规模袭击。中旬,日军以平陆进郎为总指挥,纠集1600多名日军及5000多名伪军扑向箕山。一时间,嵩(山)箕(山)地区杀机四伏,根据地危在旦夕。

面对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皮定均与政委徐子荣冷静分析,决定运用游击战术与敌人周旋。皮定均亲率支队直属机关和三十五团大部,巧妙地跳出敌人的合击圈,转移至蜜蜡山下的程窑村。入夜,天寒地冻,又天降大雪,他独自登上山峰,望着对面五道火光闪闪的封锁线,不禁抿紧了嘴唇……

后夜,狡猾的敌探突然偷袭,营地暴露。皮定均果断命令三十五团团长王诚汉带领二连、五连去大峪店的棉花窑接应八连,约定次日在大峪店的乱石爬会合,自己则带领剩余队伍向临汝方向转移。此后,皮定均率部在冰天雪地中与敌人捉迷藏,连续转移多个地点,却始终未能摆脱敌人的追击。

1月17日夜里,部队撤到山腰处的王保庄。这里是个小村庄,而山的另一边便是禹州席子猷的“扫荡”队伍,形势万分危急。

“小牛倌”智救众人

生死关头,皮定均反而镇定自若。他对徐子荣说:“让队伍暂时休整,派人通知三十五团务必在晚上9点钟赶到这里,准备从马峪川突围!”半夜,部队在王保庄分散休息。李天智家位于村口,皮定均和徐子荣就在他家的门口席地而坐。当年的李天智是一名14岁的少年,经常在山上放牛放羊,人称“小牛倌”。他的父亲得知是皮司令带领的八路军后,热情地将他们迎进家中,腾出房屋让战士们居住。

第二天傍晚,侦察员孙华永回来报告,敌人的合围即将完成,把马峪川等地围得水泄不通。不过,孙华永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李天智熟悉山路,知道一条隐秘的放羊小道,可借此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皮定均听后大喜,他感慨道:“凡是羊能走的地方,人也能穿过。今晚就赶在敌人合围前突围!”

据登封市老促会资料记载:当时,孙华永带着李天智进了屋。皮定均亲切地询问李天智是否愿意帮忙带路突围。李天智激动地表示:“你们是毛主席的队伍,打鬼子,老百姓都欢迎。我知道山上有一条小路,从半山腰穿过去,一般人不知道,鬼子汉奸更不知道,一直通到那边的下马峪。”皮定均兴奋地说:“多谢你了,我们就走这条羊肠小道!”

皮定均与徐子荣研究后,决定选取敌人“收网”前的一瞬间突围。

反“围剿”重启攻势

月光下,李天智家门前,随着皮定均一声令下,部队迅速消失在茫茫雪夜中。

在李天智的带领下,部队沿着山脊向北急速穿行。刺骨的风雪让人睁不开眼,战士们相互拉着手,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进,脚印很快被飞雪掩埋。部队经秧子沟下山,越过一道道岗卡。到水峪时,经过国民党告成镇镇长秦子高的防区,皮定均一摆手,战士们弓着腰快步跑过。接近北冶上时,突然前面山坡上发出了吆喝声:“什么人,干什么的?”皮定均示意走在队伍前面的孙华永:“本地人,赶早去煤窑。”

哨兵接着又吆喝:“过来检查一下!”

皮定均朝孙华永努努嘴:“把他干掉,换上我们的人。”孙华永带了两个便衣战士大摇大摆地走了过去,以迅猛之势将哨兵制伏,部队顺利通过关卡。

过水峪来到颍河岸边,特务连迅速抢渡颍河,后续战士紧跟其后。接着部队赶到磨河,又过了刘碑。半夜,登封区干队在小鸿寨山上燃起许多火堆引诱敌人。日军联队长平陆进郎误以为八路军在山顶,急忙指挥人马扑去,结果天亮时只看到几堆灰烬,气得暴跳如雷。

几天后,平陆进郎见合围无望,又不断遭到根据地民兵的袭扰,只好带着队伍撤出了箕山地区。1月20日清晨,部队来到曹村,神不知鬼不觉地跳出了五道封锁线,转到密县的田种湾休整,彻底甩掉了敌人,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1月28日,皮定均率部开始反攻,接连发动奇袭荟萃山、回师关湾寨、曹村伏击战等战斗,摧毁了王光临的老巢,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巩固了嵩箕抗日根据地,为河南军区大部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李晓光 文/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刘潇潇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