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底全省试点建成若干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

2025-08-06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企业出岗位、出标准、出师傅;学校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政府出政策、出服务、出管理……到明年底,全省试点建成若干条产业、教学、评价、就业、激励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8月5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省人社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等部门共同印发《河南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工作方案(试行)》,为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高质量充分就业再助力量。

目标:明年底建成若干技能生态链

根据《方案(试行)》,我省将围绕重点产业链群建设和重点民生领域需求,以产业链盟会长单位、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为主体,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培训机构、技能评价机构、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共同参与,采取“企业出岗位、出标准、出师傅,学校出学生、出教师、出教学资源,政府出政策、出服务、出管理”的工作模式,到2026年底,全省试点建成若干条产业、教学、评价、就业、激励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大技能人才培养投入,健全技能岗位标准体系。

按照要求,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由链主企业牵头申报。链主企业原则上是产业链盟会长单位、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生态链由链主企业提出申报。原则上每年申报1次。

任务:四项工作助力“产教评”

获批建设生态链的链主企业,具体干点啥?

根据要求,要牵头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整合培训资源。整合链内企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培训机构等主体培训资源,建设企业学院、产业学院、工匠学院、实训基地等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依据职业标准、岗位需求,共同确定培养标准,开发培训课程,组织结业考核,推动产业、教育、培训统筹融合。

●实施分类培训。发挥链主企业技术优势和链内学校教学资源优势,面向链内企业职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技术革新研修培训、转岗培训等,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和适岗能力。提供“岗位+培养”新就业形式,为各类院校毕业年度学生创造更多实习实训机会,大力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培训。

●开发新职业和评价规范。围绕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会同链内成员单位开展新职业开发工作,自主开发制定行业企业评价规范等,并按程序申报国家职业标准,加快推动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养。

●开展自主评价。结合企业发展需求,打破学历、资历、年龄等限制,自主开发评价规范,自主确定申报条件,自主选择评价方式开展技能等级评价。备案为评价机构的生态链链主企业可与链内企业签订协议,面向链内企业职工开展技能等级评价,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全国联网查询系统。

政策:从七个方面予以支持

对于产教评技能生态链,我省将采取系统化、集成化建设和全链条、全周期服务模式,对生态链给予技能人才培养、评价、就业等方面政策支持。

●支持建设人才培养平台——优先支持生态链企业、学校、机构等申报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基地型项目,建设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为企业“量身定制”高技能人才。

●支持实施分类定向培训——优先支持生态链企业、学校、机构合作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技能人才培训,重点给予培训指导、就业服务,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政策。支持企业结合实际确定培训内容、形式、时长、师资、考核评价方式等。

●支持生态链企业自主评价——支持企业采用评聘方式进行技师、高级技师等级认定。支持符合条件的生态链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建立完善“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实施技能等级与工资待遇相衔接的薪酬体系。支持链主企业牵头,联合权威性行业组织或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等开展技能等级评价,联合颁发技能等级证书。

●支持开展行业技能竞赛——对链主企业建设省级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给予优先支持,在选手集训、团队培养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省产业链链长责任单位举办,生态链链主企业承办、协办省级行业竞赛,按规定给予一次性竞赛补贴。支持链主企业在生态链内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优先纳入全省技能竞赛管理体系,获奖选手可按规定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对从业人员多、社会急需紧缺的竞赛项目,优先纳入全省技能大赛赛项。

●支持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就业——建立技能学分银行,实现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学分互认,支持青年技能人才终身学习。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中原技能领军人才等高技能人才评选项目中,为链主企业分配青年技能人才专用申报指标。鼓励生态链企业择优招聘链内学校毕业年度学生。支持企业将签订半年以上实习协议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纳入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育遴选范围,对毕业后与实习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从入职开始按规定予以补贴。

●支持打造培训品牌——支持生态链打造有行业地方优势特色、培训数量大、就业效果好的培训品牌,可以“企业名(地名)+职业(工种)名称+培训”等通俗易传播的方式命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择优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推荐,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培育建设更多省级或区域级人力资源品牌。

●优先给予资金支持——加强多元化投入,鼓励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个人付一点”培训费用分担模式,优先使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地方财政资金、部门培训资金、地方人才经费及行业产业发展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资本投入等,对生态链开展培训、评价等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争取覆盖更多培训成本较高的职业(工种)。链主企业可将培训和评价收入用于补充本企业职工教育经费,职业学校所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办学经费自主安排使用,公办职业学校所取得的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用于支付本校教师和其他培训教师的劳动报酬。

管理:生态链建设周期为两年

生态链建设周期为两年。建设期满后,有关部门要对本地生态链建设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平台建设、培训实训、技能评价、岗位开发、推动就业、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使用等方面情况,提出“继续建设”或“中止建设”的初步评估意见。

发现链主企业如存在虚假培训骗取补贴、违规评价乱发证书、未按规定提取使用职工教育经费等问题,视情取消建设项目,予以除名,按规定追回相关资金并给予处罚。

本报记者 李娜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