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贾鲁河:坝前水深超2米,小心河底淤泥、水草、渔网

2025-07-28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暑期高温不断,蹭蹭上升的温度让人忍不住想要亲水,孩子们撒欢野游玩得开心的时候,也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时期,河湖之中发生的悲剧常让人防不胜防。

即日起,本报将联合消防、水域管理部门及民间救援组织,对部分水域存在的危险隐患进行探查,为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呼吁家长、学生、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撑起暑期的“安全伞”。

四号坝前,少年游泳失去了踪影

7月25日晚,一名少年在贾鲁河四号坝游泳时失去影踪,消防和民间救援组织多方搜救数小时,才将溺水的少年打捞出水。未成年人溺亡事件再度发生,引来市民和网友大量关注,暑期安全问题也值得更多家长重视。

“见过太多类似的悲剧,每一次都让人扼腕叹息!”参与水域救援的民间救援人员现场了解到,当日几名少年结伴到贾鲁河戏水,其中一名少年在同伴回家时称自己再玩一会就回,最终悲剧发生。

“发现的太晚了,快一个小时才想起来,不然还能及时搜寻。”四号坝区域的保安人员说,家人19点多才发现找不到孩子,而少年可能18点多已经溺水,四号坝水域虽有数百人戏水消夏,但多数人沉浸在流水带来的惬意之中,并未注意到坝前深水区已经发生悲剧。

贾鲁河四号坝水域暗藏危险,坝前深水区已不是第一次出现溺亡事故,公园管理方及建设方在此设置了红、黄、蓝各色提示牌,其中黄色警告注明“该处发生过溺亡事件”“严禁下水嬉戏”“请家长看护好未成年人”字样。

河岸边,有人撒网、给宠物洗澡

贾鲁河发源于新密圣水寺,全长256公里,在郑州境内长137公里,是郑州市区最长的一条河流,流经市区的西部、北部,在东南部由中牟县出境,环抱整个市区,索须河、魏河、七里河、金水河、熊耳河都是它的支流,被称为郑州的“母亲河”。

陇海路以南的贾鲁河风景优美,成为近年来西区市民选择的游玩、乘凉、亲水和垂钓去处,但避暑消夏享受清凉的同时,也要注意平静水面下暗藏的危险,避免溺水等意外情况的出现。

7月26日傍晚,记者由陇海路南水北调大桥西口进入贾鲁河公园,陡坡之下即为5号坝所在地,坝下集中着戏水的人群,欢笑声不时传来,2米高的液压坝在南侧形成了一个深水区,河边虽然设置有“水深危险”字样的警示牌,但仍有几名年轻人带着宠物在水边戏水洗澡。

4号坝区域是人气最旺的地方,“玩水大岩石”不但吸引了众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也是不少人喜爱的摄影打卡地,流水、芦苇、夕阳……往往让人忽视身边潜藏的危险,2023年夏季一名六旬老汉和一名8岁儿童,先后在这里溺亡。

岸边和铁丝网上设置的警示牌未能阻挡一些人的脚步,临水撒网和带着宠物游泳的人不断接近深水区,躲在阴凉处的家长不少在低头观看手机,四处跑动的孩子让人捏了一把汗。

水深超2米,坝前区域请远离

19时许,中原区消防救援大队明伦岛消防站站长胡庆良来到4号坝前进行防溺水宣传,他身穿救生衣手持竹竿,沿河不时试探着水深,引起围观家长们的惊呼,也让不少观看手机的家长注意到了这堂现场教学课。

“3米多一点,因为是斜坡,岸边应该有两米半深。”胡庆良说,在4号坝选取三处位置粗测后,判断坝前沿河水深在2.5米左右,中间区域的水深可能会超过3米,而沿岸斜坡和水底可能存在的淤泥、水草、渔网及鱼钩等物,则可能对到此游泳和戏水的人员带来更大威胁。

贾鲁河全段比较长,西区居民选择的游玩去处多集中在陇海路以南、南四环以北有水坝的区域,夏季天气炎热,孩子们又值暑假,漫长的河道和清凉的流水成为不少人避暑的好去处。

他介绍,贾鲁河汛期水位可达5至6米,除了游玩人员最多的4号坝,位于常庙村的西侧的第三栏水坝水深在3米左右,贾鲁河下穿南水北调地下虹吸隧道下水竖井水下吸力较大,人一旦掉入方井,生还机率较小。

“水边的石头常年水泡非常湿滑,不小心落水后很快就会滑向水中央最深处。”他表示,一旦救援不及时或者发现时间比较晚,都可能给落水者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出现溺亡的悲剧。

夏季防溺水,牢记安全“六不”

暑期是溺水事故高发期,一般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等场所,每年夏天这些场所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发生。在溺水者当中,少数是不会游泳私自下水的青少年或成人,多数是稍微掌握些许游泳技能的人士但下水后却不慎发生溺水事故。

胡庆良表示,除了主动亲水游泳遇险的人群,捕鱼垂钓“脚滑”落水、宠物遇险主人施救又溺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希望大家积极掌握防溺水知识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他向市民推荐了两种救生利器,一个容量较大的矿泉水瓶和一根长度超过3米的绳子。他建议市民,外出游玩时随身准备一根绳子,并注意矿泉水瓶等容易漂浮的物品,以便在溺水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及时进行救援。

游泳戏水季节到,私自下水不得了。擅自结伴不能保,大人陪护不能少。河沟水库和池塘,陌生水域不可靠。盲目施救不可取,安全“六不”别忘掉。安全“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盲目下水施救(遇险时呼叫大人或拨打110/120)。

本报在此提醒:暑期“人”放假,“安全”不放假!现下正是溺水事故高发时节,防溺水这事儿真的刻不容缓,说多少遍都不为过,大人孩子务必当心!留心!小心!

记者 汪永森 文/图

分享到: 编辑:李佳露 统筹:赵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