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是郑州快速公交16岁“生日”。
十六载风雨兼程,十六载砥砺奋进,郑州快速公交从无到有,从单一线路到覆盖全城的多元化网络,始终以“新速度”和“心服务”为市民的出行保驾护航,一份份精心耕耘,让温度的暖意直抵人心,见证着郑州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为郑州公共交通的发展和市民出行品质的提升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一主”到“六主八十二支”,线网覆盖全城。2009年5月28日,郑州首条快速公交线路B1路正式开通运营,开启了郑州快速公交的历史篇章。B1线路以其创新的运营模式和高效的运输能力,迅速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十六年来,B2、B3、B5、B6、B7路相继开通,快速公交线网从最初的一条主线,逐步发展为如今“六主八十二支”的庞大网络,站台数量从最初的76座增加到236座,累计运送乘客达30亿人次,形成了“三环连各线、一票畅全城”的便捷交通格局,为市民提供了更加高效、绿色的出行选择。
从传统燃油到新能源,践行绿色出行理念。16年来,郑州快速公交始终秉持绿色出行理念,不断推动车辆技术升级。从最初的纯柴油动力车型到混合动力车型,再到纯电动力车型,从象征着情怀与技术的双源无轨电车到站在科技前沿的L3级“5G自动驾驶”每一次的升级,都不仅仅是硬件的改变,更是对乘客舒适体验的极致追求。目前,郑州快速公交的所有车辆已全部更新为新能源车辆,不仅使郑州市民的出行更加绿色、智能、环保、舒适,也为郑州打造“绿色交通”“智慧交通”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2021年1月1日重新回归的双源无轨电车B2路,更是将情怀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成为郑州公交的一张亮丽名片。
从人工调度到智能网联,科技赋能智慧出行。随着时代发展,科技的进步也为郑州快速公交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从最初的现场人工调度,到如今的智能网联调度系统,郑州快速公交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郑州快速公交已实现车辆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通过“郑州行”手机APP、站台车辆动态信息显示屏等智能设备,乘客可以实时了解车辆的运行状态和到站时间,实现了“未出先知”的便捷出行。
2020年6月,郑东新区自动驾驶1号线正式试运行,是我国首个实现自动驾驶商业应用验证的智能公交线路,采用5G信号覆盖、车路协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结合智慧站台、智慧场站等一体化管控系统,实现了自主泊车、自动充电和一键发车等全流程无人化作业。
2019年,郑州市政府正式批复同意郑州公交建设东三环L3级智能网联BRT示范项目。2023年10月份,项目B6线路、B7线路正式建成通车,当乘客从自动驾驶车辆下车进入时空隧道般的专用站台,宛如未来已来。作为郑州市政府提升公共交通的智能化、网联化水平,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重要战略的重要载体,项目突破了公交车自动驾驶技术、场站内自动充电及泊车、信息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具备超级巡航、精确进站、自动泊车、自动充电等功能。有了智能网联快速公交系统项目的加持,郑州快速公交体系日益完善与壮大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从单一运输到“双网融合”,绘就绿色出行新蓝图。
除了常规的公交运输服务,郑州快速公交还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近年来,郑州快速公交推出了定制公交、班线公交、校园公交、春运专线以及“公交研学”等多种特色服务,为不同群体提供了个性化的出行选择。同时,郑州快速公交还通过优化运营组织模式,灵活运用多点发车、大站快车、区间车等多种作业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尤其是今年以来,根据市委、市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快轨道交通和公交融合”战略部署以及集团公司的安排部署,快速公交公司以“双网融合”为核心理念,组织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志愿者科学调研地铁站点周边接驳需求,拓宽基础服务覆盖面,持续优化公交站点布局,通过打造S307(农业路东路地铁站c口——建业总部港)等十余条接驳线,让“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的服务承诺真正落地见效,线路采用与地铁同频的发车“零等候”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沿线“上班族”通勤效率,畅通了“上班族”通勤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 张倩 实习生 于记兆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