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达海 河南内河航运提速注入“水动能”

2025-05-28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5月27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了省政府关于内河航运和港口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我省正以“通江达海”为目标,全面加速内河航运体系建设,通过规划引领、项目攻坚、融合发展等,全力打造中部地区直通长三角、衔接全国的水运大动脉,为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注入强劲“水动能”。

规划引领

构建“一纵三横”水运骨架

内河航运,是河南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关键落子,更是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一环。

根据《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2—2035年)》,我省确立了“一纵三横九支”航道网络,规划航道总里程达3670公里,其中,沙颍河、淮河、唐河、沱浍河“一纵三横”骨干航道935公里。到2035年,全省三级以上航道里程将达1000公里以上,港口吞吐量达3亿吨,基本形成安全畅通、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

项目攻坚

“11246”工程加速落地

河南以“11246”工程为抓手,掀起内河航运建设热潮:计划“十五五”期间实现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完成投资1000亿元、通航里程达2000公里以上的目标,重点打造沙颍河等4条通江达海通道,基本建成周口港等6个现代化港口。

高位统筹凝聚合力。2024年全省完成内河航运投资203亿元,超前3年总和,创历史新高。

骨干工程全面突破。周口港中心港区(一期)作为全省首个自动化百万标箱集装箱码头,力争2025年底投用;计划新开工建设贾鲁河复航工程、淮河淮滨段、沙颍河周口至漯河段等7个项目,总投资392亿元。

融合发展

港产城“同频共振”

河南以“港产城融合”为突破口,打造“三核引领、五带协同、多点支撑”的临港经济新版图。

产业集聚,激活一池春水。周口市依托港口优势,建成投产千万吨钢铁基地、益海嘉里现代食品产业园等一批临港偏好型项目;信阳市淮滨县着力打造集船舶生产、研发、销售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造船产业集聚区;双汇物流、顺丰冷链等落户漯河临港产业园,港产城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

多式联运,打通“最后一公里”。积极推动水运与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周口港沈丘港区刘集、刘湾作业区铁路专用线建成投用,淮滨中心港、周口中心港、漯河港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推进。疏港公路网络完善,进一步畅通进港公路“最后一公里”,综合高效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速形成。

未来布局

畅通中部出海大通道

下一步,我省将聚焦“两高四着力”,全力推进内河航运和港口建设各项工作,加快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延伸主要干线水运大通道,构建中部便捷出海水运通道,在融入新发展格局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奋勇争先。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力争“十五五”末实现4条国家高等级航道提等达标,构建沙颍河流域“一核两翼”(周口港为龙头,漯河—平顶山—许昌港、郑州港为两翼)港口布局。加快推动郑州实现航空港、铁路港、出海港、公路港“四港联动”,依托信阳港、南阳港、商丘港打造淮河、唐白河、 沱浍河枢纽港,形成高效协同的分层次港口布局。

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打造沙颍河、淮河、唐河、沱浍河、贾鲁河5条临港产业发展带,融合发展口岸经济、通道经济、枢纽经济,形成现代化临港产业集群,强化港口、物流对产业、城市的支撑作用,实现港产城有机融合。

完善航运发展顶层设计。加快出台航运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研究修订航道养护办法。加快修编《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2—2035年)》,将贾鲁河、唐河沙河联通工程提升为干线航道,推动尽快出台郑州等地区性重要港口总体规划。

记者 董艳竹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