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郑州展为广大市民呈现一场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7月23日上午,由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郑州图书馆承办的两项重点文化展览《典籍里的郑州——郑州图书馆馆藏珍贵古籍展》与《何以诗圣——杜甫诗歌艺术展》在郑州图书馆正式开幕。两展并置,诗书共举,为广大市民读者呈现一场融通古今、赓续文脉的文化体验。
《典籍里的郑州》:纸上有声,典籍如灯
作为郑州图书馆多年来典藏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典籍里的郑州》以馆藏古籍为原点,通过图志、志书等文献资料,系统梳理郑州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历史坐标。
此次展览的启动仪式以“首张古籍雕版拓印”形式展开,所拓雕版为明正统十二年(1477)内府刻本《书集传》中的《历象授时之图》,彰显古人“敬授民时”理念,也象征郑州作为历法文化与典籍重镇的重要地位。
《何以诗圣》:沉浸体验,再见杜甫
《何以诗圣——杜甫诗歌艺术展》则以杜甫波澜壮阔的生命轨迹为线索,设置“少年志气”“长安风云”“安史流亡”“江舟北望”等八大篇章,辅以镜面装置、诗句投影、AI图像、雕塑飞书等多元手段,打造沉浸式诗意空间。
展览启动时,现场展开一幅特别创作的书画卷轴——《诗圣千年墨韵卷》,卷中汇集杜诗经典意境图,并由单占生、冯杰、钟海涛、刘运来4位文化名家题写诗句与书法,为展览增添浓墨重彩,彰显传统与当代的艺术对话。
构建文化郑州多元场景
展览之外,还举办了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程韬光主讲的《杜甫:黄河文化的深沉歌者》公益讲座,程教授从杜甫生平出发,挖掘其诗歌与黄河文明的深层联系,吸引众多读者现场聆听与线上参与;与此同时,现场还设置了“河洛剪纸”非遗体验与儿童舞台剧演绎等互动环节,读者在亲手创作与沉浸式表演中,让文化在“可感、可亲、可参与”中鲜活起来。
记者了解到,两项展览自7月23日起在郑州图书馆长期展出,展览期间还将陆续推出讲解导览、互动体验、手作工坊、主题书单等配套文化服务。
本报记者 李居正 文/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