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融于自然。近日,15名来自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康复儿童在专业人员的陪同下,走进荥阳市城关乡那滋味生态农场,参与了一场以“向阳花开,田园成长”为主题的自然教育户外拓展活动。通过抓鸡、掏鸟窝、植物拓染等环节,孩子们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提升了社交能力,逐步打破封闭环境的束缚,实现了社会融入的初步跨越。
院内的孩子们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社交范围受限,对外界环境敏感且缺乏互动机会。但孩子的成长需要更多接触自然和社会,才能建立自信和适应性。”为此,活动以自然教育理论为核心,通过实践体验帮助孩子们与自然建立联系,进而增强社会适应力。
“小朋友们,各就各位,咱们要开始抓鸡了……”活动首站为抓鸡挑战。孩子们在农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分组协作完成“围捕”任务。孩子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散养的土鸡,既紧张又兴奋。抓鸡的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更在分工配合中培养了默契,比如有人负责驱赶,有人负责围堵,大家必须沟通协作才能完成任务。田间此起彼伏的笑声和欢呼声,印证了孩子们从拘谨到主动的转变。
“大家按照分组,一起掏出来鸟蛋,如果身边的小伙伴不敢,你可以鼓励他(她)。”在掏鸟窝环节,农场工作人员在树上搭建了人工鸟窝模型,并引导孩子们分组合作,尝试徒手将鸟蛋从鸟窝里掏出来,并在过程中分享各自的发现。这一环节旨在通过触觉、视觉等多感官体验,激发孩子们对生命的同理心,同时强化团队协作能力。
随后的植物拓染活动成为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孩子们在农场采摘各种植物的叶子,将其排列在棉布上,用锤子轻轻敲击,叶片轮廓与汁液逐渐印染成画。
“原来不用颜料也能画画!”7岁的乐乐举着自己拓染的图案兴奋地说。
“植物拓染不仅让孩子们认识不同植物的形态,更在创作中培养了耐心和专注力,作品完成后互相展示的过程也促进了社交互动。”负责植物拓染活动的老师说道。
午后的推石磨体验将活动推向高潮。孩子们两人一组,合力推动石磨研磨玉米。让每个孩子都能够有机会感受推石磨的感觉。推石磨需要体力与协作的平衡,孩子们在反复尝试中学会了互相鼓励,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
“此次活动,我们让田园成为课堂,让协作取代孤独,让孩子们在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滋养中,跨越藩篱,拥抱更广阔的天地。”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会秉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在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的前提下,坚持开门办院,积极拓展服务,与社会各界携手继续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活动,更好地促进困境儿童融入社会,助力困境儿童全面发展。
记者 陶然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