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故事 | 贴心为“双方”,解开离婚那些“疙瘩”

2025-03-07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办理离婚案件,不仅是法律条文的适用,更是对人性、情感与家庭关系的深度审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的法官,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须水法庭庭长李冬玮真切地感受过离婚案件背后隐藏着的复杂的情感纠葛和利益纷争,要想妥善办理离婚案件,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智慧与耐心。

今天,来看看她办理的一起离婚案的调解故事。


李先生和刘女士2006年携手走进婚姻殿堂,婚后生下女儿小莹。曾经美满的家庭,却因为生活琐事磕磕绊绊,夫妻感情受到影响。李先生来到法庭,向李冬玮倾诉,他和妻子已没了共同语言,双方从2020年开始分居,婚姻早已名存实亡。虽然多次协商,但在孩子抚养和财产分配方面分歧很大,所以才来到法院。刘女士也表示同意离婚,但坚决要求女儿归自己抚养,李先生每月支付1500元抚养费。对于房产,刘女士要求依法分割。

据双方陈述,双方争执的这套房子是李先生父亲现金支付的,装修时两边老人都出了力。但时间太久,装修费用的账目已难核对清楚。李先生坚持认为房子是父亲单独赠予自己的,属于个人财产;刘女士认为,房子是双方老人出资购买的,是夫妻共同财产。

在充分了解双方的诉求后,李冬玮尝试组织双方进行了调解。首次调解,待双方情绪稳定后,李冬玮才从情、理、法多维度入手做双方的思想工作。针对孩子抚养问题,引导双方多换位思考、多为女儿的健康成长考虑,并为他们分析了不同抚养方案的利弊;针对财产分割问题,借助案例为他们讲解法律、司法解释中关于“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房产,权属如何界定”。刚一开始,他们并不完全认可,但都同意回去仔细想想。

眼看双方都有松动,李冬玮为他们约了第二次调解。“咱们都是做父母的,孩子还小,熟悉的环境对她的成长至关重要。要是因为房子的事争吵不休,孩子得多难过。” 李冬玮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让双方眼中都流露出对孩子的心疼。

在后续的调解过程中,双方在诸多细节上仍存在分歧。刘女士担心支付房屋折价款后无法保障女儿和自己今后的生活,李冬玮耐心地向她解释折价款的计算依据及法律关于抚养费的规定。王先生对房屋折价款有疑问,李冬玮就拿周边房价及折旧数据,详细为他分析说明。

经过多轮沟通,刘女士考虑到女儿在熟悉的环境中成长更有利,同意房子归自己,并与王先生商定合理的房屋折价款30万元,承诺在一个月内支付完毕。对于这一结果,双方都很满意。

记者 鲁燕 通讯员 穆童 文/图

分享到: 编辑:周爱巧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