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省“实事惠民生 聚力谋出彩”系列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2024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非居民用户‘瓶改管’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超额完成情况。其中,2024年全省共推进城镇非居民用户“瓶改管”改造13.2万户,圆满完成12万户既定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了全省城镇燃气领域本质安全水平。
推动城镇非居民用户“瓶改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安全工程。记者现场获悉,我省为此建立了“省-市-县-镇”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指导各地成立工作小组,加强业务指导,强化督导问效;组织各属地、相关部门单位、管道燃气企业,分区域、分行业开展联合调查摸底;按照“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应改尽改、能改快改”的原则,根据调查摸底情况,督促各地倒排工期,明确责任人及改造时限,持续跟进改造,形成管理闭环,协调联动推进“瓶改管”工作。
同时强化资金保障。推动改造事项资金到位1亿元,用于补贴非居民用户改造费用支出。指导各地在“成本价”基础上,建立“瓶改管”用户、企业、政府三方资金共担机制,降低改造成本、减轻用户负担,提高用户改造积极性。按照“统筹安排、客观公正、激励先进、奖补结合”的原则,通过以奖代补引导市县加大投入。全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均按照三方共担机制,地方政府给予每户500~1000元不等的改造补助,助推改造提质提速。
此外,多地特批“绿色”通道,精简“瓶改管”涉及的规划审批许可事项和环节,为“瓶改管”工作提供强力政策支持。积极利用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宣传“瓶改管”相关知识和优惠政策,采取专家讲解、案例解读、现场观摩等方式,累计开展各类培训700余场次,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宣传动员、教育引导和常识培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并强化试点先行,将医院、学校、养老福利院等重点单位及重点夜市街区、商圈和大中型商店建筑划定为重点改造范围,按照“示范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推进“瓶改管”示范街区建设,提升示范引领效应。其中,郑州在瓶改管工作示范点统一埋设天然气管道,并进行整体燃气改造,对符合改造条件的液化气用户应改尽改,进一步带动了改造。
记者 孙雪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