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西路西流湖公园里的保吉寨古寨墙保护工程,开工修了一半,一停就是一年!”2月18日上午,市民宋先生向本报“市民热线”栏目反映,希望保吉寨古寨墙得到及时有效保护。
古寨墙多处坍塌急需保护
2月18日一大早,记者从中原西路中原大桥东侧向北进入保吉寨,青砖垒成的门楼,砖块斑驳,高耸的大门上方,墙体上雕刻着飞龙、石兽等。木寨门上是密密麻麻的门钉,门板上的多处裂缝,在默默诉说着它的历史。游园的市民从古寨边经过,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片历史的天空。
顺着外寨墙向西,长约50米、高约5米的寨墙已修复完毕。向西北是等待保护的寨墙,这段高约10米的寨墙,因为长期雨淋等原因,部分墙体已倒塌,其中一处已经塌出了3米宽的缺口,缺口处的墙体裂出大缝,一块高约3米、重10多吨的墙体,随时可能倒下。西流湖公园管理人员在此设有安全提示牌。
北围墙上的大多野树被伐掉,以防风刮树倒连着大量墙体塌下。东寨墙临西流湖水面,10米多高的墙体离水面10米左右,不断倒下的墙土形成了一个大土堆。最高的那段墙体,因担心墙体掉落,维护人员用尼龙网网在一起。总共650米长的寨墙,都是夯土所造,除几处塌方形成的缺口之外,历经百年,绝大多数墙体依然如崖屹立着。
百年古寨是市区唯一的古村寨
在保吉寨寨门口,放置着一块汉白玉石碑,上写“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吉寨”字样,后侧是保吉寨的简介及该文物的保护范围。
曾在此居住30多年的保吉寨村民周先生介绍,保吉寨的名称源于“永保吉祥”之意,寨内总面积不到60亩,明代之前已经建村。到了清咸丰九年(1859年),时任鲁山县教谕、该村村民宋应午倡议修建村寨。1944年,一小股侵华日军攻打此寨,因三面环水、寨门牢固没打下来,附近的赵坡、南丈、小京水等几个村2000多人得保平安。今天,寨门上的蓝砖上还有当年炮轰时的痕迹。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普查科工作人员汪松枝曾多次到保吉寨调研,呼吁古寨墙保护,为该寨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出了贡献。他介绍,中原地区在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郑州地区的老百姓,为了躲避战火和土匪的侵扰,不少村子会用土夯筑成高达数丈的围墙,墙上还会栽种酸枣树等灌木。后来,大量村寨的寨墙、寨门被陆续拆除。但是保吉寨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得以保留。这座160多年的古寨,作为黄河以南中原地区土寨的代表,成为目前郑州市区唯一的古村寨。
村寨原址计划建历史文化旅游街区
保吉寨虽在西流湖公园内,但其管辖归中原区莲湖街道办事处。该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保吉寨地形奇特,因其土崖高耸,雨后易塌方,所以早在20世纪,村西侧围墙就被中原区政府列为地质灾害易发区。
2016年1月,保吉寨被河南省政府命名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春,城寨内拆迁,230名村民不再回迁,寨子内不再建设安置房,计划建设一个富有中原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2018年12月,中原区回复政协相关提案,称“围绕展示中原土寨文化,将其规划为融民俗展演、居民文化、民俗活动、商贸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历史文化旅游街区”。2023年11月,保吉寨寨墙及寨门保护工程一期项目开工。
在中原区文物旅游体育局文物科,工作人员出示了“郑州保吉寨寨墙及寨门保护工程方案设计(核准版)”,还有“河南省文物局关于保吉寨寨墙及寨门保护工程方巡查的批复”。文件要求修复工程依照“文物保护最小干预原则”,不同意对寨楼复建,保持原状,重点对650米的寨墙进行维修保护,在修复前明确西流湖最高水位对寨墙的影响。
在设计方案中,把650米长的寨墙分成8段,目前,第1段和第8段等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共180平方米,已于2024年1月24日完工。
寨门口施工公示牌上介绍工程概况:“保吉寨寨墙及寨门保护工程(一期)项目。工程造价99.83万元,开工时间:2023年11月6日,竣工时间:2024年1月24日,建设单位为郑州市中原区文化旅游局,施工单位为河南商都古建工程有限公司。”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一期工程完工已经1年多了,原本二期工程也早该开工了,“如果资金到位,我们马上就开工”。
记者 徐富盈/文 马健/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