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揭晓,郑州获奖数量过半

2024-12-12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揭晓,郭天财获杰出贡献奖

斩获215项,郑州获奖数量过半

31项成果河南省自然科学奖、13项成果河南省技术发明奖、297项成果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2月1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经省委科技委员会会议研究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授予郭天财教授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授予大卫·帕特森教授(外籍专家)河南省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大豆与根瘤菌共生结瘤的环境调控机制”等31项成果河南省自然科学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1项;授予“双靶点治疗艾滋病1类新药技术开发及应用”等13项成果河南省技术发明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授予“轻质及复杂构件精准钎焊关键技术与应用”等297项成果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6项、二等奖158项、三等奖112项。

郑州龙子湖智慧岛集聚了众多国家级研发平台、实验室 记者 马健 图

全力以赴,项目高质高产

此次获奖项目中,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轻质及复杂构件精准钎焊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针对轻质及复杂构件精准钎焊技术这一“卡脖子”难题,历经15年持续攻关、梯次迭代创新,取得系列重大突破,解决了大型重大装备核心部件的制造难题,有效促进了装备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激发了产业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荣获河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双靶点治疗艾滋病1类新药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实现了抗病毒创新药物研发从“跟跑”到“领跑”的迭代式变化,使我省承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应对新发突发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研发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发展基础研究领域,为产业“赋新能”。获得河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大豆与根瘤菌共生结瘤的环境调控机制”项目,围绕绿色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生物学问题和大豆生物育种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取得一系列前沿科学重要突破。

聚力创新动能,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一流创新生态是科技创新必不可少的一环,高能级创新载体的搭建对人才引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年评选出的1项特等奖和32项一等奖项目中,包括龙伟民等5位院士候选人和王学路、曹亦俊、徐明亮、杜淼、彭万喜等我省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2945名获奖者中,45岁以下2004名,占比近七成,其中第一完成人161名,我省引育人才政策正在激发青年科研人员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当主角”。

近年来,我省优势产业体系布局不断优化。在获一等奖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中,中信重工、中铁装备、中科慧远等创新型龙头企业均为“7+28+N”产业链群成员单位。此外,在341项获奖项目中,企业主持108项,占比31.7%;在1190个完成单位中,企业有498家,占比41.8%,显示了我省产业体系和产业链群布局的政策正在发力。

我省创新平台也在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省实验室共参与科技奖提名18项,通过率达66.7%,远高于平均通过率46.5%。未来,我省将以此为契机,以更加迅猛的态势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中。

斩获215个奖项,郑州获奖数量过半

此次获奖项目(人)中,我市有215个项目(人)获省科技奖励,占全省的62.68%。其中,一等奖25项,占全省的78.13%,创历年新高。

其中,郭天财教授被授予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郭天财进入河南农业大学50年以来,带领团队集成创新了不同发展阶段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主持指导创造一系列小麦高产典型,产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从栽培技术上支撑河南小麦产量连年稳居全国第一。

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轻质及复杂构件精准钎焊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被授予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轻质及复杂构件精准钎焊技术是国内的“卡脖子”难题,在973、863、重大专项、重点研发和河南省重大专项等支持下,中国机械总院郑机所联合省内7家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和上海交大、天津大学、海尔集团等行业优势资源,聚集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力量,历经15年持续攻关、梯次迭代创新,突破了材料、工艺、装备、评价等方面的共性技术难题,取得系列重大突破,实现轻质和复杂构件的高可靠精准制造和应用。

河南大学“大豆与根瘤菌共生结瘤的环境调控机制”等16项科技成果被授予河南省自然科学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郑州大学“双靶点治疗艾滋病1类新药技术开发及应用”等9项科技成果被授予省技术发明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河南农业大学“玉米多抗广适高配合力骨干黄改系的创制与利用”等189项科技成果被授予省科技进步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9项、二等奖106项、三等奖63项。

在我市获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三大奖214个项目成果中,从第一完成单位性质统计,高校88项、科研院所32项、医院49项、企业45项,高校院所占比56%,高于去年2.6个百分点,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增强。

记者 李娜 陶然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段景景 统筹:闫佳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