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上午,“漫步中国·郑州行”中非媒体联合采访活动来到郑州市惠济区,在黄河之畔领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郑州成果”。
上午十点,联合采访队伍在惠济区的第一站来到了位于黄河滩地公园的南裹头广场,在观景台上,来自非洲的媒体队伍在这里取景拍摄,并倾听了有关黄河的基本概况与新中国成立后黄河建设保护成果。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黄河两岸不仅促使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诞生,它所孕育的黄河文化也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大家纷纷向远处眺望,目之所及,河面宽广、水流奔腾,令人神往的母亲河给非洲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采访团队乘电瓶车游览了黄河岸边。疏影路上,法桐成荫、植被繁茂,连年的生态改善让天鹅与各类野生动物重新在这里安家,生物多样性得到提升。
在黄河文化公园,万里黄河第一座铁路大桥引起了非洲记者的注意。来自坦桑尼亚STAR电视台的斯蒂芬·迪亚洛向讲解员提问道:“大桥桥柱打在河床里,长时间的泥沙沉积,会不会影响它的安全呢?”原来,通过多年来小浪底水利工程蓄洪调沙的经验,如今的黄河水位已经基本固定,再加上近年黄河两岸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不断进行,沿岸植被恢复、生态得到改善,泥沙沉积带来的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在了解中国的河流治理与环境保护经验后,来自肯尼亚的詹姆士·阿布约·斯玛特说:“在我的故乡也有许多河流,比如塔纳河,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我们的河流上下游也会面临干旱、洪水等问题,筑建堤坝会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在这一点上,中国做出了出色的应对,这里的黄河保护与治理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记者 李居正 文 李新华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