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在绘报 | 今日小暑

2024-07-06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小暑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7月6日,迎来小暑节气!

天气虽热,却也不影响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追觅一方清凉:荷风送香,竹露滴响;雨过云收,水冷瓜甜;纱厨藤簟,罗扇轻缣;神清气爽,心静生凉……

夏日长长,我们悠悠慢慢,不燥不烦。

小暑·三候

小暑初候?温风至

小暑节气到来,夏天只剩最后一个月了。

《说文解字》曰:“暑,热也。”哪怕“小”,但只要跟“暑”沾边,就意味着躲不开的炎热。民间的俗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炙热潮闷的空气,布满天地之间,让人无处可逃,吹在身上,闷在心里,如同火燎。

这就是“温风至”,小暑初候的特征。

酷暑里最惬意之事,似乎就是寻得一处阴凉。古往今来的文人描绘小暑时节的诗词,多有雨后、荷间、夜风中、明月下偶得清凉的快意。

最美的小暑时节之花,自然是荷花。农历六月也被称为荷月。

盛夏赏荷,是古今文人的一大快事。不独是因为荷花代表了中国文化崇尚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还因为荷花身上蕴含着一种重要的中国智慧:心之静。越是酷热,荷花开得越是娇艳,亭亭玉立在滚滚热浪之间,显得那么娇美,那么安静,那么享受。

“心静自然凉”,这是古人在艰苦环境下应对酷暑最朴素的办法,是生活的智慧,也有着通今达古的哲学含义。

夏日里的阴凉,不在密林深处,而在心灵深处。

小暑二候?蟋蟀居壁

蟋蟀,这个宇宙间的小小生命看似微不足道,却有着极为灵敏的知觉。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诗中所谓八月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时节,此时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鸣叫着,歌唱着,躲避着热浪的小小蟋蟀和我们人类一样,看到了四季里最美的浓荫,最美的晚霞。此时的天空,就是一幅幅绝妙的抽象绘画,永不倦怠地挥洒光与影,组合出一幕幕迷人的景象,诉说着谜一样的语言,吸引着人们去驻足,去仰望,去感受。

小暑三候?鹰始鸷

在小暑时节里,有一个特别的节点,就是入伏。

从小暑至立秋的这段时间,被称为“伏夏”。“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

热到了什么程度?

“鹰始鸷”。

“鹰始鸷”又作“鹰始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曰:“击,搏击也。” 雄鹰开始远离地面,翱翔在清凉的高空中,以躲避蒸烤大地的滚滚热浪。故而在季夏的傍晚,很容易见到鹰击长空的壮观景象。

席卷天地的高热,频繁出现的大雨,造就这个时节鲜果特殊的味道。芒果、龙眼、水蜜桃,带着只有暑气才能熏出来的香甜和饱满的汁液,给人们以酷暑难耐里的享受与犒劳。

天气再热

也别丢了对自然的情趣

走出家门

走进夏夜的梦

你会在萤火虫飞舞的树林里

找回童年的快乐

也会在温柔月光的抚摸下

平复焦躁的情绪

苦热难捱

但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不停息思考

不停下脚步

每一天

都会有奔向收获的幸福

主创 李丹

分享到: 编辑:朱琳 统筹:杨观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