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涉村镇绽放山水间——青砖黛瓦间寻红色记忆 秀林花丛中见振兴密码

2024-05-21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5月中旬,临近小满,在巩义市南部山区的涉村镇,别有一番清凉的景象。

蜀葵花开夏渐浓,山水之间的巩义市涉村镇,路旁的蜀葵开得鲜艳妖娆,郁郁葱葱的山林,正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

如此美景,倍受文人雅士的青睐,5月18日至19日,郑州市报告文学学会“助力乡村振兴”主题采风活动走进涉村镇。记者跟随其步伐,沉浸式感受巩义市涉村镇的山水之美、探寻乡村振兴密码。

青砖黛瓦间的红色记忆

5月18日,踏入巩义市涉村镇上庄村的一处瓦房中倍感清凉。这些看似简单的青砖瓦房,却作为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建筑,满载着红色记忆。

“在开辟这块根据地的斗争中,皮定均、徐子荣率领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是首支进入豫西的八路军部队,在无后方作战的艰苦条件下,开辟了以嵩山为中心的解放区,为迎接八路军大部队进入豫西、成立河南军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河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河南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涉村镇上庄村讲解员绘声绘色的介绍下,一位智勇双全、运筹帷幄的将领风采仿若扑面而来。

除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旧址外,上庄村还是中共巩县县委、巩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豫西一地委党校旧址等所在地。

在中共巩县县委、巩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游客常常在一间小屋驻足许久,这间10平方米的小瓦房里,只有一把桌子、一把椅子和一盏油灯,这便是红色政权县长郝纯镳的办公室。

在涉村镇北庄村,有一处名为红船记忆培训中心(石居部落)的党建教育基地,引得不少组织、集体前来参观。

这里既朴实又妖娆,既现代又古典,随便一抬头,百年窑洞随处可见,每一处石墙都有着岁月的痕迹,错落有致。

特色民宿“石居部落”、创客公社、杨家寨美食公社、大宋御锅台、拓展训练基地……经过两年的持续建设,石居部落现有客房29间,能同时接待住宿60余人;杨家寨美食公社餐厅可同时接待80余人就餐;创客公社可同时接纳100余人培训、就餐。

北庄村还打造了石居部落二期红船记忆,迄今已经开业4年了。据悉,石居部落将依托 “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的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发挥北庄村原始森林、天然氧吧等生态优势及周边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旧址、巩县抗日民主政府、豫西抗日野战医院等红色培训资源优势,打造红色党建教育基地名片。

涌动的泉,繁盛的村

在涉村镇,有一个村庄的名字格外悦耳动听——涌泉村。

“为什么叫涌泉村?是因为我们村的水质很好,满分10分,这里的水质能打8.9分。”涌泉村的一名村干部向记者介绍,“从前,村民每天上工前都要去泉水源头挑两担水,1983年以后,村里建了水池和管道,随着用水量的增加,管道的数量和直径也在增加,想喝上甘甜的泉水,不用再费时费力了。”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涌泉村党支部书记李军伟介绍,涌泉村以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产业发展兴旺为目标导向,建立“双绑”“双联”机制,积极探索“乡贤+产业”,发展三产服务业,将特色农业、餐饮业、旅游业串联起来,逐步形成以“种”为主体、“食”为特色、“游”为纽带的多业态互补的产业格局。

涌泉村将一处废弃矿坑改造为集山泉水加工、啤酒精酿、农家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产业综合体,仅精酿啤酒一个产品就可创造日均6000元的收入;此外,涌泉村投资256万元打造瑞福园蒙古包生态农庄项目,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带动就业30余人。通过流转土地,打造50亩桃、杏等小杂果基地和100亩东岭连翘、芍药等中草药种植基地,收入全部纳入村集体经济,让村民成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参与者、经营者、受益者。

涌动的泉水,成了村子富起来的振兴密码。谈及未来规划,李军伟充满信心:“如今,涌泉村产业发展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积极拓展产业兴旺新思路,深挖产业优势,突出特色品牌,实施有效载体,实现‘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目标,以高质量的产业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山沟沟”中的生机与机遇

从巩义到登封需有多远?王西争的回答是“655米”。

59岁的王西争是巩义市涉村镇西沟村党支部书记,自17岁起至今,他扎根西沟村,已做了42年的基层工作,他坦言,自己有个美丽乡村梦。

西沟村地处涉村镇东南部山区,南与登封嵩山相邻,王西争与西沟村村民便打造了嵩山天地心旅游度假区,打通了西沟到登封范家门的隧洞,全长655米,嵩阳嵩阴沿线各村也都融入了环嵩山文化带。

西沟村当地流行一句话,“西沟一大怪,花椒能当菜。”正是这一大怪,为西沟村带来了致富的机遇。

“有一回,俺老伴试着把青花椒炒炒夹馍吃,哎,吃着还不赖。好吃的人多了,我就带头干起了农家乐。为让大伙都致富,我就把炒花椒的方法教给了乡亲们。”王西争介绍,2018年,王西争初步用技术引来某农业公司规模化制作花椒,不想仍供不应求,于是提议扩大种植规模,带动了全镇种植花椒8000多亩。不起眼的小花椒,一下成了“金豆豆”,把乡亲们共同富裕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发展不能毁生态。”2000年,有人拿几千万元,想让村干部一起挖山卖矿石。西沟村多次开会,一致认为断子孙后路的事不能干,百年古堰保住了、千年古树保住了、良好生态保住了。西沟村被定为郑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

同样因郑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而闻名的还有个大南沟村。

曾经,大南沟村是典型的“贫困村”“空心村”,近年来,大南沟村重点打造起一个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养老服务中心”于一体的文明实践综合体。

“一个阵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南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向林介绍,大南沟村以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依托,立足山形地势、闲置房屋等实际情况,重新设置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将闲置校舍、戏剧舞台等场所进行改造,设置图书阅览室、儿童活动室、图书室等,引导服务群众参与其中,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大南沟村还成立养老服务中心,配齐餐厅、康复锻炼室、接送车辆等,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各功能室开展系列文体活动,为20名独居老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真正实现了一个阵地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人的多元需求。

如今大南沟村摘下了“贫困村”“空心村”的标签,一跃成为“网红村”。李向林越来越有干劲儿:“看到在外村民陆续返村居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是暖暖的。下一步,大南沟村将切实以‘文明幸福星’创建为契机,聚焦村民群众所盼所需,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做好民生实事,不断培育文明新风,推进‘五星’支部创建,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记者 李晓霞 通讯员 岳炎霖 陈运良 文/图

分享到: 编辑:王洋 统筹: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