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春光明媚。新近完成修缮提升的黄帝故里景区人流如织。4月11日甲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举办当天,景区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扩建后的景区从南到北500米,浓缩了中华文明五千年,昔日旧城棚户区,今已成为全球华人精神家园。
近年来,新郑市利用黄帝故里、郑韩故城、大学之城等地域资源,围绕全国一流现代化临空名市目标定位,在融入大郑州、建设新故里、冲进30强发展思路指引下,于城市更新中植入文化元素,让居民游客于城中见历史,寻根脉,养精神,慰心灵,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更新之路。
故里之新续文脉
“我们祖上都是河南人,到新郑就是回老家。”福建商人游先生说,为老家做点贡献,是每一名游子的心愿。在庄严肃穆的黄帝像前,游先生深深鞠躬。他在外经商多年,深感归家之亲切,拜谒轩辕黄帝之后,将公司新项目选址新郑。
每年农历三月新郑拜祖时间,来自海内外的拜祖嘉宾与周边居民群众纷至沓来。今年,故里景区以全新面貌开放,游客在南广场观看明代建筑接旨亭,寻根门前踏上拜祖通道,经过有熊宝鼎,进入同心广场,登上系祖坛,走上轩辕古桥,礼敬黄帝祠,进入拜祖广场,恭拜始祖殿黄帝坐像,欣赏连廊浮雕。
黄帝故里景区修缮提升,是新郑城市更新标志性项目。新景区犹如斗拱,支撑起新郑全域旅游的四梁八柱,将周边新郑博物馆、接旨亭商业街、嫘祖广场、南街古巷、洧水公园、郑国车马坑等景点聚合一体,以及南边的具茨山、陉山、潩水寨,北边黄帝千古情、泰山村千稼集,联体成面,为新郑国家历史文化传承区建设画出重彩之笔。
故城之新见古今
新郑新区,故城墙下,人们或漫步绿荫之中,或登城远眺一城风光,或在绿地长椅上谈笑休憩,古今交融,新旧辉映,现代生活与古代遗存和谐共生。
这里地处故城西北角,是郑韩故城遗址公园一角,春秋战国时期为制陶作坊,在其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刻有“新郑”字样的陶器,当年作坊刻字之人不曾想到,这已成为现存最早记录新郑名称的史料。早在1961年,郑韩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获得国家文物局挂牌。
春秋时期,郑国从陕西迁至中原,在具茨山下溱洧之滨建立都城,史称新郑。新郑自此以“新”为名,2700年来“新”之脚步从未停歇。近年来,新郑市秉承“新”之血脉,在城市更新中将遗址公园建设与城市更新紧密结合。
故城作为诗经郑风起源地,溱洧之滨为无数人向往之地。为再现郑风水景,新郑市在古城南、北、东三个方向,分别建成洧水公园、轩辕湖湿地公园、郑风苑等三处水景公园,同时围绕古城墙建成城墙公园,重现溱洧古景。漫步新郑街头,宽阔水面穿城而过,飞桥横跨,游船荡漾,亭台草木,风景如画。
大学之新正青春
在碧波荡漾的轩辕湖畔,一座现代化运动场气势恢宏,巨大的活动顶棚宛如蝶翼,成为现代城市亮眼之处。南边,是另一所高校的欧式大门。门内水面一望无际,倒映出国际感十足的高大教学楼。校园深处,落地窗内的舞蹈教室,青春少女翩翩起舞,身姿优雅。一旁星巴克、必胜客、麦当劳点缀其间,不时有外籍师生不时走过。
新郑市拥有25所大中专院校,数量位居全省县市首位。“每一个高校都是一个建筑博物馆,丰富着城市建筑风格。”新郑市有关负责人说,新郑紧邻郑州机场,是郑州南大门,地铁2号线经停新郑龙湖、孟庄两个乡镇,是全省首个地铁经停县市,也是省会高校外迁首选之地。
近年来,在城市更新改造中,新郑市多举措吸引高校入驻,逐步形成青春时尚、朝气蓬勃的高校文化,不仅让城市建设面貌一新,也为产业发展培育大批青年人才,千年古城愈发年轻。当前,新郑市正借助高校资源,建设全省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区,为城市传承发展筑牢产业根基。
记者 张立 通讯员 张温良 常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