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长春,女子称自己母亲迷恋上一个主播,该主播的人设是为老百姓办实事。母亲特别相信他,为了支持他在其直播间买了很多东西。收到货的有价值2888元的腕表,手机、项链耳环等,还有一件会送红包的价值好几万仅售399元的貂皮大衣。女子表示十分无奈,母亲不信自己就信主播,不让买的东西也会悄悄下单。(1月3日中国新闻网)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线下推销“坑老”,已经转移到线上的直播间“坑老”,其波及面也进一步加深。
在直播间里,一些主播常常把自己塑造成“专业人士”“慈善家”,以权威形象吸引众多老年消费者,声称“为老百姓做实事”,为其“送福利”,实际埋下不少套路和陷阱。仔细想想,带货主播怎会做亏本买卖?
显然,这些主播的动机并不单纯。他们为了牟取利益,可能会夸大其词、隐瞒瑕疵,甚至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而消费者一旦陷入这样的营销陷阱,就可能遭受经济损失,承受心理落差。损失钱财是小事,可若是买到劣质食品、保健品,还可能会存在健康风险。
应该看到,中老年人愿意在直播间里花钱,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情绪价值。而主播们则会顺着中老年人的心意,以亲切的口吻、优美的话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这种情况下,即便中老年人知道“一分钱一分货”的市场规则,也愿意为之买单,从而填补孤独、空虚的情绪。
另一部分原因则是,中老年人对自己的认知盲目自信,思维未能与时俱进,以及缺乏消费经验和品牌知识。“399元6瓶茅台”“99元一颗夜明珠”……这些“一眼假”的营销宣传,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易被识破的,但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欠缺相关认知,他们或许并不知道一瓶茅台、一颗夜明珠的实际价值。在主播语言煽动下,不少老年人忽视了商品的实际价值和自身的真实需求,不假思索便冲动消费、过度消费。
可是,直播间套路屡屡得逞,难道只是中老年人思维受限、警惕性不高吗?事实并非全然如此。一些直播间的诈骗手段防不胜防,从情节到产品,从演员到场景,都经过专业团队精心设计,可谓是瞄准中老年人的“精准围猎”。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中老年人沉迷直播间消费”的问题所在,将舆论的焦点放在主播是否有不良行为上,而不是一味地责备中老年人。如果不去真正追究主播的责任,类似有歪心思的主播不但会前赴后继,还会掀起更大的风浪。
要想遏制直播间“精准坑老”的现状,还需要直播平台加强监管审核制度,以及相关部门进行精准打击,更需要全社会有更缜密的共治网络,让这些突破道德底线的主播付出沉重的代价。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应该重视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如此一来,普及防骗知识的同时,也能更有针对性。要知道,情感需求不应受到年龄的限制,更不应被忽视或隐藏。而如何让中老年人及时获得情感需求、远离直播间骗局,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评论员 任思凝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