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着讲,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用一个半小时,梳理郑州抗战故事,主要目的就是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小暑刚过,在郑州市管城区北下街街道小巷先锋课堂“老康讲故事”直播间,年逾七旬的康玉庆,身穿红马甲,声情并茂,话语激昂。随着故事进展,直播间粉丝量一路飙升。
古稀之年的康玉庆,咋就成了“网红老康”,这还得从头说起。
康玉庆在直播间宣讲郑州故事
正儿八经的老管城:用脚步丈量郑州
“我生在管城,长在管城,在管城辖区工作半个多世纪,可说是正儿八经的老管城!”康玉庆,中等个头,身板硬朗,说起话来“竹筒倒豆子,那叫直爽!”
康玉庆,1952年出生,管城区七里河村人,从事宣传文化工作50多年,曾任管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州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员,现为郑州市百姓宣讲团宣讲员、管城区关工委“五老”报告团团长和管城区银发宣讲团宣讲员。退休后,推出“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郑州故事”系列宣讲活动,获评河南省优秀校外辅导员、第一批“郑州市岗位学雷锋标兵”。2024年12月,康玉庆获得“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其实,康玉庆还有一些“土得掉渣”的阅历和往事,村供销社代销员、南曹公社电影队放映员,后历任文化站站长、团委书记、乡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1988年至2005年,任管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分管宣传工作18年,这才叫真正的“硬核”,为退而不休积攒了“能量”。
为在城市化大潮中守护老郑州记忆,康玉庆担负起传承使命,数十年如一日寻访、整理老郑州的史料与故事。他踏遍140多条街巷、300多个村庄,走访上千人,走坏20多双鞋子,用光1200多支笔芯,记完70多个笔记本。编著多本历史文化图书与史料集,总计1300余万字。
康玉庆先后整理出100个郑州革命故事和3600个郑州人文故事,还为七里河村、凤凰台村等十几个村庄编写村史、家谱,仅七里河村志就长达30余万字,填补了600年来村庄民间资料的空白。
退休后成了网红:讲好郑州故事
宣讲郑州故事,康玉庆初心如磐。有一次,他在一所小学讲红色故事。讲述解放郑州,当时管城区十八里河街道十八里河村,曾经是解放郑州前线指挥部遗址,孩子们听后,十分自豪地说:“原来郑州解放头一天,俺们村成了指挥部!”
为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郑州故事,康玉庆通过新媒体平台打造“老康笔记”“网红老康讲故事”等品牌,已宣讲220多场。康玉庆还先后到广东、江西、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宣传商都文化、黄河文化,让更多人了解郑州,爱上河南。
“打竹板、响连天,夸夸咱村的好乡贤……”这是七里河村乡亲们编的快板书。退休后的10多年里,康玉庆比在职时还忙,他经常给新居民讲述村史故事,把文化发展脉络融入新时代的奋斗历程中。先后编撰《七里河村志》,建成“七里河村史馆”,编辑“七里河村歌”,创办《七里河党建》。他做这些事情没有任何报酬。
自去年以来,“老康讲故事”走进“小巷先锋课堂”直播间,通过线上宣讲,扩大宣讲面。每一次宣讲,都是场场爆满。
数年来,康玉庆通过多种形式,先后宣讲300多场。其中,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39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6场,听众达数万人次。他的讲述“接地气、冒热气”,大道理变成小故事,故事都是身边事儿,听着过瘾,大家都感兴趣、愿意听。
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张玉龙 文/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