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郑州共“城”长•宜居 | 住“暖心房”圆“宜居梦” 安居乐业托起美好“郑生活”

2023-12-23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百姓安居,乃民生之要。今年以来,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始终把群众住房问题当作头等大事,以“住房让人民更满意”为目标,不断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以安居乐业托起百姓美好“郑生活”。

筑巢引凤 人才来郑留得住

老家在濮阳、今年研究生刚毕业的孙梦雨说,她毕业后在郑州找到了心仪的工作,11月18日在“郑好办”上通过申请,成为中原区沁河院青年人才公寓配租人,11月20日下午签约完就立马搬了进来。

与传统出租屋不同,人才公寓室内是全屋精装,水电气暖和家具家电都齐全,真正实现了拎包即住。此外,阅读区、健身房、书画室、洗衣区等公共社交空间一应俱全。

除了娱乐休闲配置,较高的安全体验也是青年人才公寓受欢迎的因素之一。为了保障人才在此安全居住,沁河院人才公寓住户在办理入住时已将人脸信息登记在线,从公寓外抵达房间,不仅要通过公寓大门和所在单元楼入口的人脸识别,还要匹配电梯里的智能“梯控”系统,只有“刷脸”通过之后才能抵达居住人所在的特定楼层,安全指数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软硬升级 老旧小区换“新颜”

12月16日上午,走进二七区建设路26号院,平整宽阔的沥青路、粉刷一新的住房、整齐划一的车辆摆放,原来设施陈旧、品质落后的老旧小区变成了环境优美、温馨宜居的美丽家园。

建设路26号院位于嵩山路与建设路交叉口,多为2000年左右的建筑,设施落后,居住者老年人居多。

在改造中,二七区坚持以人为本、爱老适老、生态平衡等设计理念。对小区内的设施进行升级,通过雨污分流、改善雨污水排放、接入市政雨污水管网、线缆入地、暖气管网更换等基础设施改造,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通过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健身设施等,增建红色文化走廊,提升小区文化氛围,提供更多社区服务和活动。

加装电梯 让居民上下楼不再难

“现在我们小区加装了十几台电梯,时不时可以去院子里转转,和熟悉的人说说话,有时候也有亲戚邻居来串串门,家中不再冷清。”管城区东明路29号院的王大爷,说起居住单元加装电梯后的美好生活,满足感溢于言表。

管城区一老旧小区内加装了电梯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是方便群众出行、改善百姓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回应民生诉求,2018年底,我市出台《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2020年3月,全市15个区县(市)均已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在全省第一个实现全市全域加装电梯的目标。2022年7月,我市又修订出台《郑州市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市域辖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

郑州成果

今年我市人才公寓筹集5万套

2023年,我市人才公寓筹集5万套(间),分配2.8万套(间)。

建好人才用房“蓄水池”,让各类人才在郑州安居乐业,我市出台一系列人才公寓配套政策,坚持“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原则,实现消化市场存量、满足保障人才住房需求的双赢。

今年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392个

我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作于2019年正式起步,全市纳入中央财政补助支持项目共2548个,涉及10742栋389464户,建筑面积3539万平方米。

截至11月底,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392个,涉及10104栋364322户,建筑面积3271.34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61亿元。2024年将持续推进,预计再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38个。

截至目前已累计加装电梯1041台

几年来,我市已先后发放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财政补贴资金3624.75万元,涉及全市264个楼栋单元3000余户家庭。

今年前11个月,全市既有住宅已加装电梯395台,是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实施4年多来,年度加梯数量首次突破300台。截至目前,我市既有住宅已累计加装电梯1041台,其中已建成电梯836台,另有205台电梯正在和即将施工。惠及全市15个区县(市)500多个老旧小区1.4万余户家庭,使4万多老旧小区居民彻底告别了“爬楼时代”。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李爱琴 见习记者 孙雪苹/文 马健/图


让城市更宜居 让生活更美好

郑言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近年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持续集聚、产业加快转型、环境持续改善,正在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宜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组组数据最为直观。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中心城区再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50.5%,循环利用再生水新增供冷供热面积330万平方米;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小区覆盖率98.6%,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8.2%,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无废公园”“无废学校”“无废医院”等城市“无废细胞”约260个。城市更新有条不紊:起步于2019年的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截至今年11月底,已完成改造项目2392个36万余户,累计投入资金61亿元,改造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城市安全韧性不断增强:今年以来持续开展的“郑点亮”“郑路平”“郑好停”等专项治理,维护更换路灯设施4123个,完成道路中小修49.57万平方米,窨井盖治理提升56679万座,盘活、新增、共享机动车停车泊位59.3万个……

同时,持续加强城市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传承,持续推进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智慧转型,持续用足“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作用……近年来,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郑州,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一幅幅生动隽永的实践图景,正勾勒出新时代“让生活更美好”的“宜居之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

当前,郑州正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锚定“两个确保”,开展“三标”活动,推进“十大战略”,以竞进状态、拼抢姿态加快“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构筑新时代宜居的“人民之城”“幸福之城”,既有推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所需,又有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的使命所系,这对我们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既需要郑州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也要不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以“人民之城”理念持续绘出“宜居之城”“幸福之城”画卷。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城市归根结底是人的城市,着力打造“宜居之城”“幸福之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人更美好地生活。让我们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实现高效能治理,我们必能为1300万郑州市民打造更为宜居的美好城市、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张丹娅 统筹:杨观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