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城市最宜居?哪里的居民最幸福? 《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发布

2024-11-24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11月23日,被誉为河南社会治理晴雨表的《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4)》正式发布,通过客观精准的数据资料、丰富详实的具体案例、全面深入的调研分析,从多个维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据悉,这是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第十一次发布河南社会治理年度蓝皮书,该报告已成为目前河南省社会治理方面最为系统和权威的研究报告之一。
【重磅发布】
连续11 年出版《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

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是河南南省省级重点智库和河南省高校新型品牌智库,作为以推动河南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主旨的社会治理专业型智库,中心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重要关切为核心切入点,于2014~2024 年间连续出版了11个年度的《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
报告遵循“客观性、价值导向性、创新性、实践性”原则,共分为5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报告,即“2024年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分析与展望”,从平安建设、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社会公平、科技支撑五个维度对河南省社会治理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第二部分为“县域社会治理”篇,对河南省县域社会治理总体状况、共同富裕水平及乡村振兴建设进行了评价分析。第三部分为“城市治理”篇,聚焦河南省城市宜居度、科技创新环境、营商环境以及数字政府建设,从不同侧面反映河南省城市社会治理综合水平。第四部分为“社会治理绩效”篇,关注微观层面的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社会心态等议题,以及宏观层面的公共就业服务、养老资源配置、突发事件舆情等,多维度、多层次评估河南省社会治理成效。第五部分是“案例”篇,关注老年群体社会公共生活参与、未成年人保护以及共同富裕等社会议题,为社会治理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提供经验借鉴。
【数字转型】
河南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非常高”

河南省大力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持续推进政务网络、政务云建设,“一件事一次办”政府服务全程网办率已经达到 95.1%,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两年保持在全国第一档,总体指数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并列“非常高”组别。
尤其是在科技惠民方面,数字治理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截至2022年,建设平安/数字乡村2.6 万个,33.7万路摄像头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智慧大喇叭覆盖全省18个省辖市,为村民提供广播服务;数字乡村网格化管理平台覆盖全省953个乡镇;建设农村中小学智慧校园;打造“5G+智慧农业”高标准农田示范点, 推进智慧苗情监测、智能灌溉。
调查发现,18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郑州市是卓越型,南阳市、开封市、许昌市、洛阳市、漯河市、鹤壁市、三门峡市七市为活力型。河南省已实现18个地市政务服 务平台与省级平台的对接,覆盖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河南政务服务网汇聚了 236 万项服务,实现 952 项“跨省通办”和 800 项“全省通办”, 注册用户数达 8379 万,年度办件量逾 1.02 亿。
【乡村振兴】
郑州发展水平最高,开封发展速度最快

数据显示,2022 年郑州市乡村振兴建设水平最高。漯河市、驻马店市紧随其后。总体来看,洛阳市、鹤壁市、南阳市的乡村振兴建设水平与郑州市、漯河市存在较大差距,市域间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
从乡村振兴指数的增长情况来看,18 个省辖市中开封市发展速度最快,其乡村振兴指数增幅达 31.24%。部分省辖市发展速度较慢、乡村振兴指数有所倒退,如洛阳市降低了 0.82%,平顶山市降低了 7.73%,南阳市降低了 8.38%。
报告指出,财政投入、信息化水平和金融支持是影响河南省乡村振兴建设的关键因素,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对河南省乡村振兴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对此,报告从五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财政投入精度;改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完善农村金融
组织体系,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落实人才下乡政策,夯实农村人才基础。
【城市宜居】
许昌“烟火气”最旺,开封生活压力最小

调查发现,2023 年河南省城市宜居度指数有所下降。2023年,河南经济总体处在疫后恢复期、修复期、调整期,疫情余波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对城市宜居度的评价。
报告显示,各地市宜居度指数差距较大,许昌、漯河、济源、 洛阳、开封宜居度排名靠前。对18地市环境优美度指数进行计算后发现,漯河、许昌、洛阳环境优美度评价位列前三。济源公共服务评分最高,开封生活压力最小,驻马店社会和谐度排名第一。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提出“地市市场活力匮乏,城市烟火气不足”观点。“烟火气”代表着城市发展的繁荣程度以及居民深度参与城市生活、通过消费等行为活跃市场、激活经济、给城市发展带来活力。从“市场活力”的角度衡量城市活力看出,许昌、安阳和新乡得分较高。在城市吸引力方面,许昌、 洛阳、开封吸引力较大。
针对问题,报告提出五项对策建议:以智慧化推进政务服务,深化政民互动;加强公共服务建设,缓解居民生活压力;优化市场营商环境,燃旺城市烟火气;以精细化治理提升城市宜居度,增强城市吸引力;推进居民社会参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科技创新】
郑州、洛阳、新乡排名靠前

调查发现,河南省科技创新环境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基础支撑环境发展最好,资源投入环境尚存短板。
区域间科技创新环境差异较大是目前河南省科技创新环境整体水平较为一般的重要原因。报告提出,郑州及其毗邻城市洛阳、 新乡科技创新环境水平整体较高,其先进经验值得为未来河南省科技创新环境发展提供借鉴。数据表明,郑州、洛阳、新乡科技创新环境综合得分位居前列,其中郑州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等级为“优秀”外,洛阳、新乡、焦作、济源为“良好”。
针对研发平台建设短板、科技人才资源不足、技术市场和金融服务环境相对滞后等问题,报告给出建设性对策:加强研发平台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化科技人才资源引育,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有利于多方参与的技术市场及金融服务环境;推进文化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营商环境】
郑州市营商环境指数大幅领先

河南省的营商环境同样存在地市间发展不均衡问题,郑州、洛阳及许昌指数靠前,其中郑州市营商环境指数大幅领先,人力资源储备及医疗卫生服务优势突出。
报告分析,在河南省17个地级市中,省会郑州及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市领先幅度较大,中原城市群地区性中心城市许昌市的营商环境建设也相对较好。郑州市除公共服务分指标外,其他各项分指标得分也都位于全省首位且大幅领先,充分发挥了省会城市 “辐射带动”与“示范引领”作用。其中,郑州市医疗卫生服务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人均医疗资源优势明显,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基础设施建设、郑州丰富的医疗教育资源、医疗技术的创新发展及中医药产业的独特优势等密切相关。
郑州市人力资源储备得分仅位于重庆、北京、上海之后,显著高于其他直辖市及中部省份省会城市的得分,人力资源储备充足,这与中部地区交通枢纽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及政府一系列人才引进的政策红利高度相关,郑州市人力资源在河南省内具有突出优势。
【百姓感受】
郑州市民获得感最强,驻马店人最幸福

河南省18地市居民获得感指数显示,郑州、许昌、济源排名靠前。调查显示,社会治安、产业恢复对居民获得感影响最为显著,社会信任对居民获得感影响非常显著,医疗公共服务与居民获得感显著正相关。对此,报告建议,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多措并举激发经济活力,切实增加居民收入;满足居民多元需求,打通社区服务 “最后一米”;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增强居民安全感。
河南省城乡居民幸福感得分中,2023年位列前三的分别是驻马店、许昌、南阳。报告显示,政府建设、环境建设、经济活力、公共服务四个维度可对居民幸福感水平及其变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此,报告建议:构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增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城乡人居环境改善,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居民收入增长,提振居民经济信心;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助力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2023年河南省居民安全感较去年有显著提升,漯河市、济源市、驻马店市排名靠前。社会治安、社区矛盾化解、未来经济信心、医疗服务对居民安全感影响较为显著。报告建议,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净化社会风气;不断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升居民经济发展信心;加大民生保障领域投入,推进教育、医疗、就业、 养老资源优质均衡配置;完善社区治理体系,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养老服务】
郑州、洛阳、 鹤壁、焦作排名靠前

近年来,河南省老年人口逐年上升,其对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籍等各种照护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长,这对城市的养老资源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报告显示,18地市养老资源供给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养老资源供给水平整体呈现“以郑州向外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郑州市为中心向西向北扩散的洛阳市、鹤壁市、焦作市和济源市处于高水平阶段,其养老资源供给最为充沛。濮阳市、三门峡市、许昌市和新乡市等地区次之,居中高水平阶段。
针对问题,报告给出四项对策建议:因地制宜调整地方养老政策,合理规划养老资源投入;健全养老资源供给体系及配套机制,及时调整并规范养老资源空间布局;推进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综合考虑各市主城区及其郊区(县)人口与地理因素,提高养老资源供给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记者 张竞昳

分享到: 编辑:刘潇潇 统筹:杨观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