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柏石崖村:石头村+红色旅游+十大怪 激起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2023-04-05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4月4日,漫步在蜿蜒的石道上,一间间石头房子质朴典雅,一树树梨花清香扑鼻,一条条小路曲折回环,窄巷深幽;走进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徐庄镇柏石崖村,古石房、古石井、古石墙、古石路、古大树……无不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和岁月的神秘,让人遐思无限。虽然村民生活并不富裕,但在当地政府修缮后的老屋老宅,展现出山林中的天堂胜景,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神秘石头村 世外桃源般悠闲生活

登封市徐庄镇柏石崖村,又称为“柏树崖”“白石岩”,是一个坐落在高山密林中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柏石崖地处半山腰岩壁之上,四周群山环抱,一道天然溪水辗转流下,穿村而过,寥寥落落的人家,散落在溪水两岸。一条迂回的石径和几座小小的石拱桥,串联起几十栋石屋。又是一年冬去春来,沿着村里石路走入村中,古房古树相掩的场景映入眼帘,整个村落布局合理,这里的建筑基本上都是石头垒砌的屋子,一条小路和几座石拱桥相映成辉,古朴自然,至今还保留着石砌房、小四合院、石砌窑洞、石墙瓦房。石窑、石盆、石槽、石桌、石凳、石臼随处可见,还有数以百计的石制农具,别具一格,人们亲切地称该村为石头村。

“喝点水吧!古井里的水很甜。”正在打水的大妈热情地招呼着游客。枯藤、老井、翠竹、石屋、小溪、石桥,这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村子,村民过着“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桃花源般散淡生活。

许多村民已经搬走,修缮后的老屋石墙,透露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而村口的大树,顽强地迎接着岁月的洗礼,而今郁郁葱葱的枝干下,游客争相拍照留念。

站在柏石崖半山腰放眼望去,四周群山环抱,村庄犹如座落在一个井字里,山坡上一条条狭窄的黄土地块。这里以种植小麦、玉米、红薯等农作物为主,庄稼种上收成好坏,全靠天收,柏石崖村民至今仍延用毛驴耕种。

八路军后方医院 传奇色彩的红色村落

据史料记载:1944年9月,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派,皮定均司令员率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来到登封,在白栗坪和马峪川(今徐庄镇)一带建立了嵩山、箕山豫西抗日革命根据地。为了解决战斗中伤员救治问题,在柏石崖建立了“八路军后方医院”,先后有200多名伤病员在这里接受了治疗。如今,村头废弃的石屋墙上,还依稀可见“后方医院手术室”“后方医院伙房”等字样。因为这些,柏石崖村还是重要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为了解决医院病房,当地村民主动腾出自家院落、房屋、窑洞给伤员和医务人员、警卫战士使用。1945年9月,部队奉命南下时,当地村民冒着生命危险保护隐藏在柏石崖村民家里养伤的战士,出现了许多可泣可歌的故事,为中国解放事业作出了不朽贡献。柏石崖不仅是中国传统村落,也是一个带着传奇色彩红色的村落。

古村里的“十大怪” 怪怪透露出甜美生活

1.“山沟石头寨”:柏石崖地处封闭山沟,村民就地取材,打造出一个石头村寨。

2.“牲口地下呆”:人住在地上房屋,牲口则安置在地下石窑。

3.“碾盘遍地晒”:进村后随处可见石碾、石磨盘、石臼等用品。

4.“磨坊千层盖”:旧时磨坊,石片盖顶,别有味道。

5.“橿树沟里歪”:200年老橿树依旧斜依在河道,沉浸在波光粼粼的回忆中。

6.“国槐抱老宅”:600年历史的国槐,苍劲有力,荫蔽着古老宅院。

7.“拴马石墙外”: 拴马桩镶嵌在石头墙外。

8.“庭院山崖界”:以石为墙,以崖为界,院在山中,山在院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9.“古井水常在”:一口古井,井水滋养了几代人,如今依然清甜。

10.“三柏缠绵爱”:三棵柏树历经百年,长在一起,生死不离。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柏石崖村的人文故事,乡土情怀,深深地镌刻在历史的记忆里。下一步,依托“石头村+红色文化+研学旅游”的发展模式,柏石崖村看得见文化、留得住乡愁、带得动致富的登封乡村振兴画面徐徐展开。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袁建龙 通讯员 陈意冰



分享到: 编辑:李怡萍 统筹:朱建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