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敬老月的风刚吹暖社区,重阳的喜气就跟着非遗花馍香飘进了薛店镇常刘社区。10月20日,新郑市民政局搭台、志愿者协会牵头,把一堂满是烟火气的花馍课,送到了老人们的身边。
“您看这面团,得揉到不粘手、有弹性才行!”花馍传承人任老师刚把发好的面团摆上桌,围坐的老人们就凑了过来——张奶奶戴着老花镜,手指轻轻戳了戳面团,笑着说“这面发得真喧乎”;李爷爷干脆掏出手机,镜头对准案板,“得拍下来回家琢磨”;旁边的王阿姨更直接,伸手就捏了一小块面团,跟着任老师的动作搓起了小球。
任老师边示范边把面团分给大家,指尖翻飞间,一块面团先搓成圆滚滚的球,再用拇指按住中间转着圈捏,转眼就捏出了福袋的褶皱,最后点上一点红,“您瞧,这福袋就像刚装满了福气似的!”
镜头扫过操作台,满是让人嘴角上扬的画面:有人捏寿桃时把“桃尖”捏歪了,自己先笑出了声,旁边的阿姨立马凑过来帮忙调整;有人怕记不住步骤,让志愿者在纸上画了简单的示意图,贴在面前的桌子上;还有人捏完一个福袋,舍不得放下,举着跟身边的老伙计“比美”,“你看我这个袋口捏得匀不匀?”任老师也没闲着,一会儿蹲在张奶奶身边,手把手教她压寿桃的纹路,“用刀背轻轻划三道,别太用力,这桃儿就有灵气了”;一会儿又走到李爷爷旁边,帮他把面团揉得更筋道,“您力气大,多揉会儿,蒸出来的花馍更软和”。
不一会儿,案板上就摆满了老人们的“作品”:粉扑扑的寿桃顶着尖尖,圆鼓鼓的福袋缀着红点,还有人突发奇想,捏了个小小的“元宝”,说是要给家里的孙辈当小玩意儿。
张奶奶捧着自己做的寿桃,凑近闻了闻面香,眼里满是欢喜:“活了大半辈子,还是头回学做这非遗花馍!敬老月里学个新本事,重阳节蒸出来给孩子们尝尝,多好啊!”
李爷爷也举着手机,给刚做好的福袋拍了张特写,“我得发个朋友圈,让大伙儿看看咱老年人的手艺!”
活动快结束时,新郑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走到老人们中间,看着满桌的花馍,笑着说:“敬老月不只是送关怀,更要让老人们玩得开心、学得充实。咱们把非遗花馍课搬进社区,就是想让老人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味儿,也让重阳佳节的祝福,揉进每一个面团里。”最后还承诺,未来,新郑市将会继续结合老人们的喜好,在各类传统节日开展更多像这样有温度、有新意的活动,让敬老爱老的心意,不止在重阳,更在日常的每一天。
最后,老人们捧着自己做的花馍,在镜头前合影,脸上的笑容比桌上的寿桃还要鲜活——那笑容里,有学会新技能的满足,有重阳将至的期待,更有敬老月里实实在在的暖意。
记者 陶然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