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黄建民出生于登封市中岳区黄楼村。他的人生轨迹恰似一条跨越诸多领域的长河,在多种行业中流淌出独树一帜的风采。从最初的广告设计起步,历经啤酒厂的经营管理、装饰行业的摸爬滚打、电脑领域的技术探索,再到新疆贸易的闯荡、水厂经营的革新,最终在文化产业的沃土中深耕细作。同时,他始终不忘投身公益事业。在每一段经历中,他都将工作视作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契机,不断积累经验、锤炼能力,并用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力量,是当之无愧的跨界耕耘的多面旗手。
职场起步稳扎根,啤酒厂里展锋芒
1985年高中毕业之后,黄建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职场,第一站便是少林美术广告公司,在这里担任设计一职。初出茅庐的他将这份工作当作提升设计能力和市场洞察力的平台,凭借着在登封五中学打下的画画基础及对设计的满腔热爱,很快便融入了工作。他对待每一个设计方案都一丝不苟,反复琢磨客户需求与创意表达的结合点,设计出的作品不仅富有新意,还能精准契合市场需求,为公司赢得了不少客户的赞誉。在少林美术广告公司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不仅积累了实际的设计经验,更培养了对市场动态的敏感度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为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广告行业注入了新鲜活力。
1986年,黄建民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进入京豫合资啤酒厂。刚进入工厂时,他被分配到企管办,然而安逸的环境并没有让他停下脚步,反而激发了他挑战自我、磨练意志的决心。之后,他主动申请到车间工作,经历了三班倒的艰苦历练。在车间里,他从不叫苦叫累,而是认真学习每一道生产工序,熟悉啤酒生产的全过程,这种踏实肯干的态度让他很快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
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和不懈的努力,黄建民逐步从车间走向管理岗位,先是担任销售科长,后来又兼任车队副队长。作为销售科长,他将这份工作视为提升管理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的契机,深知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线,于是深入研究市场动态,分析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制定出一系列精准有效的销售策略。他带领销售团队跑遍了周边的城市和乡镇,积极开拓市场,先后在云南、海南、郑州、洛阳、巩义、禹州、汝州、荥阳、平顶山建立办事处,与经销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使得啤酒厂的产品销量大幅提升。车队拥有6辆送啤酒罐车、1辆上海轿师和1辆吉普车,他合理调配车辆资源,确保啤酒能够及时、安全地送达客户手中,为销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他还经常与厂长换车出行,厂长坐吉普车,他坐上海轿师,这种灵活的处事方式既展现了他的亲和力,也体现了他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
当时的京豫合资啤酒厂是全国第一个横向联合企业,由河南与北京京西宾馆合资组建,拥有500多名员工。由于是新兴的合资模式,在交税问题上一度成为难题,国家税务总局专门下文划定界限,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企业的影响力之大。在黄建民等一批优秀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企业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1991年,企业改制,黄建民选择了离开。但他在啤酒厂积累的企业管理经验、市场运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都成为他日后在多个领域跨界发展的宝贵财富,也让他在磨练中变得更加成熟稳重。
装饰行业勇开拓,诚信为本铸辉煌
黄建民踏入装饰行业的起点,源于一次看似平凡却意义深远的经历。在京豫合资啤酒厂工作期间,有人请他为大门做一个装饰,他二话不说,精心构思设计,以黑有机玻璃和金箔作为材料,用502胶水仔细粘连,最终完成了一件精致的装饰作品。对方十分满意,提出要支付费用,但黄建民觉得没花太多钱,便婉言拒绝了。对方过意不去,得知自己仓库里有一些压坏的装饰板没什么用处,便让黄建民拉走。这份意外的收获和彼此间的信任,为他日后在装饰行业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也让他明白诚信在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创办登封市嵩山装潢工程公司后,黄建民始终秉持着诚信经营的理念,将提升企业信誉和服务质量作为目标。他深知,在装饰行业,口碑和信誉是立足之本。对于那些跟着自己干、想要单干的人,他展现出了极大的包容和支持。他允许他们从自己的仓库里拿材料,只需签字记录即可,而且不从中牟利,甚至鼓励他们在买材料时顺便回货。这种宽松的态度和诚信的品格,让合作伙伴们对他无比信任,有些经销商在工程原材料进场时甚至愿意将仓库钥匙交给他,让其自行在仓库拉原材料。这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是极为难得的。
1991年,登封百货楼的装修工程无疑是对黄建民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他提升组织协调能力的绝佳机会。这项工程要求在一星期内完成一层(400多平方米)的改造,包括吊顶、墙壁处理、分割房间、制作服装架等多项复杂工作,而且约定超期一天就要罚款2000元,堪称一份 “霸王合同”。然而,正是凭借着过往积累的良好信誉,黄建民赢得了这个极具挑战性的机会。
接手工程后,黄建民没有丝毫退缩。他迅速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将工作细化分工,安排不同的团队分别负责吊顶、刷漆、隔断等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他提前规划材料的采购和运输,保证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及时供应。在施工过程中,他始终坚守在现场,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鼓舞团队士气。最终,他们不仅提前两天完成了装修任务,还额外完成了不锈钢平台制作及电梯加固等合同外的工作,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和赞誉。正是靠着这份信誉和超强的执行力,黄建民在装饰行业站稳了脚跟,先后完成了外贸大酒店、大冶新新市场、税务局、登电及铝厂餐厅等众多优质项目,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影响力,为城市建设和商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电脑领域敢探索,技术服务促发展
黄建民中等身材,黝黑的皮肤,他为人忠厚,办事稳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脑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他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潜力,将其视为提升自身技术素养和推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契机。2000年,他在嵩山广场成立了信达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和鑫达电脑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电脑领域。
在电脑培训方面,黄建民深知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他组建了一支由资深电脑专家组成的师资队伍,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开设了多样化的培训课程。无论是面向公务员的办公自动化培训,还是针对各医院副高职称人员的专业软件操作培训,都受到了学员的广泛好评。培训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员能够快速掌握电脑知识和技能。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他还特意购置了大量的练习设备,让学员们有充足的实践机会,累计培训人数达到上万人,每人收费约300多块钱,不仅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电脑人才,缓解了当时电脑人才短缺的问题,也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同时提升了自己在教育和培训领域的组织能力和信誉。
在电脑安装和软件开发方面,黄建民同样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他带领团队为登封行政服务中心、登封四中、登封九中等多所学校配置电脑,根据学校的教学需求和行政服务中心的办公需求,精心挑选性价比高的设备,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安装过程中,他要求团队成员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保证电脑的安装质量和使用安全。同时,他们还为塔沟武术学校开发了学籍管理系统等软件,实现了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此外,公司还参与了劳动局五保合一电脑等项目的配置和安装工作,以专业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为地方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项目管理能力。
黄建民在电脑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不仅推动了当地电脑科技的普及和发展,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始终保持着对新技术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新疆贸易拓疆域,水厂经营创佳绩
2003年,黄建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前往新疆开展边境贸易。当时的新疆边境贸易正处于起步阶段,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他将这次闯荡视为磨练自己应对复杂环境能力和拓展商业视野的机会,不畏艰难,毅然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开启了新的商业征程。
在新疆,黄建民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将目光投向了酒精出口等边境贸易业务。他与当地糖厂的车队队长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深入了解当地的市场需求、贸易规则和运输成本。为了确保业务的顺利开展,他还专门找了翻译对接市场,与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的商家进行沟通协商。在与外商沟通的过程中,他始终坚守诚信原则,以优质的产品和合理的价格赢得了外商的信任。短短半年时间,他就通过酒精出口等业务获利10余万元,展现出了出色的商业运作能力。
在新疆期间,黄建民还留意到当地的甜菜疙瘩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可以用于生产糖、酒精、味精等产品,而且当地的糖厂还建有发电厂,这些信息都为他后续的业务拓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他还深入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市场特点,为今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新疆历程,不仅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边境贸易经验,更锻炼了他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能力,为他商业版图的扩张增添了强劲动力,也让他在跨区域经营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从新疆回来后,黄建民将目光转向了水厂经营领域,希望能在民生行业做出贡献,同时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2005年12月25日,他接受邀请,担任嵩之源水厂总经理。当时的水厂正处于困境之中,年亏损高达53万元,许多人都对这个烂摊子望而却步,但黄建民却看到了其中的潜力。
接手水厂后,黄建民首先对水厂的经营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找出了亏损的根源。他发现,水厂的主要问题在于销售渠道狭窄和成本控制不当。针对这些问题,他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一方面,他积极开拓市场,主动与登封一中、实验高中、嵩阳高中及20余家武术学校沟通协商,详细介绍水厂的水质优势和服务保障,成功签订了供水合同,扩大了水厂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他加强了内部管理,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他还对水厂的设备进行了检修和更新,确保供水质量和稳定性。在他的带领下,水厂的员工们齐心协力,当年实现了57万元的纯利润,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为保障当地学校和居民的用水作出了贡献。
之后,在同学的邀请下,黄建民又投资30多万元在龙头沟村经营龙头山泉水厂,并将其交给同学管理经营。在他的指导和支持下,龙头山泉水厂凭借着优质的水源和良好的经营策略,生意越做越红火,一年能挣几十万,既实现了个人的经济收益,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力量,而他自己也在水厂经营中进一步提升了统筹规划和风险应对能力。
文化产业深耕耘,多元发展谱新篇
在经历了多个领域的历练后,黄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他靠着过人的智慧和沉稳的心态,从容面对文化产业的复杂和多元化发展态势,在这片沃土上开启了新的征程。
黄建民在文化产业领域的耕耘,既是对自身文化素养的提升,也是为了传承和发展优秀文化,展现出了他对文化的热爱和独特的战略眼光。2012年7月,他成立了登封市天地之中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同年,他还担任嵩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积极参与并组织《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编辑工作。为了编好这本书,他组织了一批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历经数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编辑工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渐渐地,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2016年7月,黄建民出任登封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凭借着自己在艺术领域的积累和影响力,为当地美术事业的发展搭建了更好的平台。他组织了多次美术展览和交流活动,邀请知名画家进行讲座和指导,促进了美术爱好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提升了自己在艺术领域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2018年8月,他又担任武则天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及武则天产业委执行主任,同时成立登封市嵩山文化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并任执行董事。在这些岗位上,他深入研究武则天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化研讨活动和主题展览,积极推动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开发了一系列以武则天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自己也在文化研究与产业结合方面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2021年8月,黄建民的文化事业版图进一步扩大,他担任登封市影视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郑州影视家协会理事、河南省影视家协会会员。在此期间,他积极投身影视创作,参与拍摄39集现代都市剧《谁与同行》,担任制片副主任。在拍摄过程中,他精心组织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他还参与拍摄电影《秘穴来风》《陈雍传奇》,担任电影总策划,从剧本策划到演员选角,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通过影视作品的形式,将地方文化和时代精神传递给更多的观众,在影视创作过程中,他的创意策划和项目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023年4月,黄建民成立郑州市嵩山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下设方志和家谱编纂中心,组织编纂《阳城区志》《大冶镇志》《白坪镇志》《告成镇志》《文化登封》等书籍,并担任编辑部主任。为了确保书籍的质量,他组建了专业的编辑团队,广泛收集资料,深入实地调研,对每一个章节都进行严格的审核和修改。这些书籍的编纂,为地方文化的记录和传承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他也在文化整理和编纂中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组织能力。
2023年10月,他担任登封市飞行器航拍协会名誉会长,同月,出任河南省易学专家联谊会副主席,进一步拓展了在文化领域的涉猎范围。2023年12月,他担任登封市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管理委员会文化顾问,为当地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2024年5月,他又担任登封市嵩山文化研究专家库成员,凭借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嵩山文化的研究和发展贡献智慧。
如今,郑州市嵩山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业务多元,除了书籍编纂,还开发了二十四节气保健茶等文创产品,带动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开展线上线下直播活动,推广各类文化产品和地方文化;投资微短剧,参与影视制作,用更贴近大众的方式传播文化;甚至进行海外直播,将中国的优秀文化和特色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不断拓展文化产业的影响力,为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公益事业献爱心,荣誉加身显担当
在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黄建民始终没有忘记回馈社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将其视为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企业家的担当。近年来,他一直坚持捐助善款,用于贫困儿童帮扶事业。在参与相关帮扶活动时,他总是亲力亲为,为贫困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和孩子们一起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他先后被评为优秀志愿者、优秀骨干志愿者、优秀担当志愿者及突出贡献奖。在帮扶陪伴孤困儿童期间,他的善举不仅为贫困儿童带来了实际的帮助,也带动了更多的人关注贫困儿童,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在奉献爱心的过程中,他的精神境界也得到了升华。
黄建民的付出和贡献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获得了多项荣誉。1991年7月,他策划的广告宣传片在展播中获得河南省广告策划二等奖,这是对他在广告领域才华的肯定。2024年6月,他被登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予 “登封市文学艺术界2023年度先进文艺工作者” 称号,彰显了他在文艺领域的积极贡献。2024年8月,他又被河南省乡村振兴火炬接力活动组委会授予 “河南省乡村振兴火炬接力?郑州港区站” 火炬手称号,这是对他在乡村振兴事业中所做努力的认可。
这些荣誉不仅是对黄建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他多年来在各个领域辛勤耕耘、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最好见证。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仅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更要时刻牢记肩负起社会责任,用自己的力量去反哺社会、温暖他人。
黄建民的人生故事如同一部厚重的书籍,每一页都记录着他在不同领域的探索与奋斗。从中岳区黄楼村走出的少年,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对生活的热爱,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前行,在跨界的道路上不断耕耘。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舞台从来不止一处,只要有敢于尝试的勇气、坚持不懈的毅力和诚信为本的品格,就能在不同的领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记者 袁建龙 通讯员 阎洧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