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览 | 6招拯救你的社交焦虑

2023-03-14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点击播放,用旋律点缀温柔夜晚

郑州明日将增发新能源汽车消费券→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郑州决定于2023年3月14日上午10时启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券二次发放工作。将发放4000元新能源车消费券50份,6000元新能源车消费券320份。详情>>>

注意!近期这些列车运行时刻有新变化!

近期乘火车出行的朋友们注意了,自3月15日始发站起,部分旅客列车办理客运业务停站及时刻将有新变化,具体调整信息如下:

一图梳理李强总理记者会

3月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吃改革饭、走开放路”,中国经济“长风破浪,未来可期”,“高手在民间”……李强总理集中回答了关于中国经济、对外开放、政府自身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信息量极大↓↓↓

杭州拟大专可落户

今日,杭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进一步放开学历落户。对已在杭州市区落实就业单位的35周岁以下的普通高校大专学历毕业生,可在市区办理落户。45周岁以下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可以“先落户后就业”。

正式揭牌!武汉大学成立天文学系

3月12日,天文学学科前沿高峰学术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全国多所高校、研究院所的1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珞珈山,共同见证武汉大学成立天文学系,探讨天文学发展方向。

小红书回应删除用户手机图片:清理App临时缓存

近日,有消息称,用户反馈手机系统提示小红书正在试图删除手机内部图片。小红书对此回应,第一时间进行核实,真实情况如下:小红书App并未删除用户手机中的原图片,而是清理了用户在使用App时生成的临时缓存。用户在使用某些版本小红书App的部分功能时,系统可能会生成临时缓存文件以便于使用。用户完成相应操作后,系统会自动清除,以避免占用用户手机存储空间。

美国公示丫丫回国相关申请,公示期31天 网友:请尽快!

美国《联邦公报》网站上的一份文件显示,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USFWS)收到了一则来自“孟菲斯动物园”的申请,具体内容为“申请人申请将一只圈养繁殖的雌性大熊猫,一只雄性大熊猫的遗体,及大熊猫身体提取的生物样本转交到中国的动物园,以促进该物种的繁殖或生存。”该网站显示,这份文件的公示期于3月13日正式开始,为期31天,截至4月12日。

公示期结束后,USFWS将发放许可证,并在《联邦公报》上发布通知,届时可凭许可证号码登录美国政府文件网站查询。网友纷纷表示,希望加快公示进程,尽快完成各种手续,送“丫丫”回家。“我们失去了乐乐,不能再失去丫丫。”

新研究证实“社牛”更长寿!6招拯救你的社交焦虑

影响寿命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一个你可能没想到——社交活跃度。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何森团队在英国《流行病学与社区卫生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指出:社交频率越高,越可能活得长久。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社交是怎样影响个人健康的,并支招如何摆脱社交焦虑。

受访专家: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 刘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麦舜翩

爱社交是一种长寿优势

此次,研究人员分析了中国纵向健康长寿调查队列(CLHLS)中的28563名参与者。CLHLS是一项针对居住在社区的中国老年人进行的前瞻性研究,为分析长寿因素提供了可靠数据。

根据社交活跃度不同,参与者被分为5组:几乎每天社交、至少每周1次、至少每月1次、偶尔、永不。所有参与者平均随访时间5年,或直至死亡。

结果显示,在5年随访期间:

●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的人,死亡率为18.4%,

●偶尔参加活动的人为8.8%,

●至少每月1次的人为8.3%,

●至少每周1次的人为7.5%,

●几乎每天都参与活动的人为7.3%。

从社交活跃度对死亡时间的影响上看,5年随访期内,与从不参加社交活动的人相比:

●偶尔社交的人死亡时间延迟了42%,

●至少每月社交的人延迟了48%,

●至少每周社交的人延迟了110%,

●几乎每天都社交的人延迟了87%。

也就是说,这项研究表明更频繁的社交活动与更长的生存期相关,频率越高,长寿的可能性越大。

■ 当研究人员调整干扰因素后,社会活跃度与总体生存率之间的关联仍然存在,意味着社交活动独立影响总体生存率。

多社交,好处一箩筐

多社交,好处一箩筐除了上述研究中提到的增加社交有助延寿外,适度地参与社交活动,还可以收获多个好处。

心脏病风险 ↓

2022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团队发现,社交不足会使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29%,中风风险增加32%。

糖尿病风险↓

挪威西部应用科技大学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孤独会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研究人员对一所老年公寓实施了6个月的社交加强计划,发现增加社交可以降低糖化,预防糖尿病发生。

抑郁风险↓

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上的一项研究,系统考察了与抑郁症相关的各种风险因素,包括社交、睡眠、饮食、运动等100多个领域,结果显示,社交互动预防抑郁的效果最显著。

痴呆风险↓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发现,当老人经历更频繁、舒心的社交活动时,他们的认知表现会更好。

为什么有些人社交这么牛?

当众拍视频、当众表白、吃饭时跑到隔壁桌给别人过生日……有些人社交时不胆怯、自信满满、游刃有余,被网友笑称为“社牛”。而有些人比较内敛、害羞,社交场合很难张嘴,被称为“社恐”。

为什么有的人是社交王者,而有的人天生社恐?

个性外向

外向型的人倾向于从外部世界获取能量,独处时很容易觉得空虚,根本不用别人招呼,自己就会跑出去跟外界接触。

保留童年特征

孩子天生认为事物都是围绕自己发生的。在后期的成长中,儿童会经历“去自我中心化”过程,渐渐理解自己只是世界的一员。

但不同人去自我中心化的程度不一样,有的人就会呈现出孩子气和爱社交的特点。

更开放包容

心理学发现,人格特质中的“开放度”跟社交水平成正相关。喜欢社交的人一般比较开放,拥有广泛兴趣,这使他们跟身边人有更多的话题,也更容易调动气氛。

如何舒服地拓展社交?

社交能力是人作为社会动物很重要的一种技能,不怕和陌生人交流是很多“社恐”向往的状态。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刘洋表示,真正的社恐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也可称为“社交焦虑障碍”。

这类人在公共场所或与人打交道时,会出现显著而持久的害怕,担心被别人注视或否定,害怕在他人面前出丑或遭遇尴尬,因而尽力回避。

“社恐患者”需要改变吗?

刘洋表示,如果不爱社交对自己的影响并不大,自己还挺享受这样的生活,那就不成问题。

但调查发现,在自认为社恐的人群中,有34.3%的人表示社交恐惧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影响,14.2%表示影响非常大。

当焦虑超过一定的界限,产生负面影响,就需要及时调整和想办法克服。

1.说点俏皮话

幽默是非常好的破冰工具。平时可以积累一些笑话、有趣故事。开玩笑前,先感受一下氛围,若发现对方不感兴趣,就及时转移话题。

2.找到共同点

刚认识时,要找到共同的兴趣有点棘手,但可以寻找微妙的提示。比如,可以通过谈论孩子、旅游等话题来开启对话。

3.适度恭维

谁不喜欢嘴甜的人呢?不熟悉时可以先从穿着开始聊,夸对方的衬衫很漂亮,或发型很潮都可以。但恭维话要有分寸,不必过分讨好。

4.树立自信

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如“我可以”“我在进步”;积累成功经验,增加自信心;适当降低要求,不必和左右逢源的人比,做真实的自己。

5.提高适应力

可以模拟发生社交焦虑时的场景,鼓励自己勇敢面对,在假想中适应环境;也可以主动去接触人,暴露在社交环境中,逐步“脱敏”。

6.寻求陪伴和支持

如果你有一个社牛朋友,不妨让他带着你,渐渐打开社交圈子,毕竟多项科学研究证实,增加社交是一种长寿优势。

来源 《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号

不对别人的情绪负责,是你的顶级自律

美国生物学家爱尔玛,做过一个很著名的“情绪实验”。

他把人生气、抱怨、难过时呼出的气收集起来,注入水中。

然后把其注射进实验用的小白鼠体内,它竟然很快没了呼吸。

负面情绪就像“病毒”一样会传染,它不仅影响本人的状态,还能改变周围人的心情磁场。

想想看,你是不是也经常这样:

朋友向你诉苦,你听完却比他更难过;同事间发生摩擦,你很容易因此寝食难安;遇见不讲理的烂人,怎么也咽不下心里的火。

有人说:

“有一种东西,丢的人无感,捡的人却越活越痛苦,这个东西就是别人的情绪。”

它就像病毒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如果没有很好的防御机制,我们就会被它所累,到最后,不得不为它买单。

人这一生,最累的事情,就是对别人的情绪负责。

——点击“悦”读全文>>>

想要越过越幸福,试试这5个方法

①凡事提前做准备:将选择权掌握在手中,让自己更加淡定从容。②拒绝拖延:今日事今日毕,别再为拖延找借口。③不断学习:收获应对生活的底气和智慧。④控制好情绪:内心强大的人,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⑤珍惜当下:不沉溺于过去,不惶恐于未来。

——点击“悦”读全文>>>

■郑州■

今天夜里到明天:晴天间多云

偏南风4级左右,阵风6到7级

明天夜里转偏北风4到5级,阵风7级左右

最低气温:8℃ ~9℃

最高气温:27℃ ~28℃ 


分享到: 编辑:朱琳 统筹:欧阳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