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退休、不退缩 三年零疫情的老旧社区有个“银发护卫队”

2022-11-23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郑报全媒体记者 薛璐 通讯员 李益哲


位于新密市矿区办事处的茅岗社区属于老旧社区,楼房多建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辖区内14个院子、55栋居民楼均为无主管楼院,4100多口居民中60岁以上人群占比六成以上。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老弱病”社区,在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充分发挥退休老党员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吸收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退伍军人、老工人等“五老”人员力量,精细谋划、科学防范,取得三年零疫情的傲人成绩,全力守护了社区老弱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小卡口的大作用

“先扫码,来,我看一下核酸报告”,11月21日,新密市矿区办事处茅岗社区卡口,70岁的退役军人靳彦身穿红马甲,手持小红旗,腰板笔直,紧盯着过往人群,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出入,“有人说我天天进出,都是熟人,你咋还让我扫码?那也得扫,这个卡口关乎着我们社区群众的安全,必须严格。”

地处矿区街道与新华路街道交界处的茅岗社区,主干道联通周边三个村庄交通,过往人流车流量大,疫情防控任务艰巨。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社区紧紧筑牢外防输入的第一道防线,将辖区分为“6大+14小”防控网格,在六条主干道建立临时党支部,设置第一层卡口,由党员和志愿者24小时值守,严查出入人群“两码一证”;在14个院子门卫处设置第二层“人防+技防”卡口,安装监控设备,由门卫和楼院长、志愿者共同值守,发挥“老住户”“老邻居”对社区人群了解熟悉的特点,检查登记过往人群,确保不漏一人,“我俩孩子好几次打电话想回家看看,都被我拒绝了。疫情当下,谁也不能例外,更何况我还是党员。”77岁的志愿者柴随云说。

三年来,严格践行“严把关口,外防输入”的防疫政策,茅岗社区以党支部为堡垒,带领党员和志愿者们,实施党员干部包楼包户、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依靠楼院信息员、居民群众等各方力量,准确登记人员去向和行动轨迹,强化动态跟踪,为筑牢疫情防控防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永不退休的老党员们

“我算是最年轻的。”在社区办公室,66岁的党员志愿者冯光显笑着说,“疫情当下,人可以退休,但党员的身份可不能退休。”

这却不是一句玩笑话,以茅岗社区为例,身体康健、常住社区的党员有40余名,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他们曾经是劳动模范、企业负责人、退役军人……如今回到社区,都成了“银发志愿者”,兼任着疫情防控卡口执勤、信息收集、核酸检测等“六大员“的职责。

74岁的何少运曾是全省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年来,每一次疫情发生时,他都坚守在卡口执勤第一线,保持着爱岗敬业的习惯,“没有耽误过一天,连迟到一次都没有。”社区13、14号楼楼院长龙锋录今年70岁,走路一久就容易气虚出汗的他,在本轮疫情发生时,却一天数次爬楼梯送物资、核查信息,“这时候我们就是群众的主心骨,发挥余热,为院子服务,就是为国家服务。”

老党员们的身体力行为茅岗社区的志愿服务树立了榜样和方向,社区出现不少银发夫妻志愿者、父子志愿者,16号院全院每户都有志愿者等现象,“在我们社区,微信群发工作通知,电话都不用打,都会按时参加;做核酸排队比仪仗队还整齐,这都是榜样的力量。”茅岗社区副书记王廷照说:“所有的党员志愿者都是无私付出。他们年纪虽大,却起早贪黑,随叫随到,在群众中当先锋、做表率,是人民群众真正的‘守护者’。”

将心比心的一家人

10月底以来,58岁的茅岗社区书记王松振兜里的药量加了一倍,降压药一天一次变成了一天三次,速效救心丸增加到一天两次,“着急焦虑的时候,喝了降压药都压不住血压。”

三年零疫情的坚守,中间有无数的波折和煎熬。10月底,在一次新密全员核酸检测中,茅岗社区分别在半夜12点和凌晨1点接到通知,两管核酸异常。“两管核酸涉及23户群众,从接到信息那一刻,社区就开始了紧急防控工作。”在王松振的带领下,社区两委成员开始信息核实上报、核酸抗原检测、上门隔离封门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两天两夜,社区两委几乎都没合过眼,加起来睡不到一两个小时。”

“10个两委成员守护4100多名群众,六七成人群还是老年人,靠的是将心比心、务实踏实。”王松振介绍,近年来,社区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人民至上,通过人居环境改善、举办党组织活动、关爱老弱群众等活动,使居民群众的凝聚力、社区的温馨度显著提升,也极大提高了党组织在群众心目的号召力和威信力,积极构建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居委会的灯经常五点多就亮了,晚上几乎到十一二点甚至是凌晨一两点才关。他们这么辛苦,有啥事我们当然也要往前冲。”家住居委会对面的靳彦说。

“社区就是将心比心一家人。只要不出现一例阳性,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王松振说。

分享到: 编辑:闫佳佳 统筹:张改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