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22年上半年河南省经济运行情况”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以来,我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总抓手,以“十大战略”为总路径,以安全发展为总底线,凝神聚力通堵点、接断点、除痛点,充分发挥工业在稳大盘中的定盘星和压舱石作用。上半年,全省工业总体呈现“平稳开局、承压下行、逐步企稳”的“缓V型”态势。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高于国家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8位,较一季度前移4位。上半年,全省工业用电量107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全省工业用电指数在稳定区间(95-105)小幅波动,6月工业用电指数由5月的96.3回升至100.1,规上工业用电预期指数由5月的100.7回升至101.4。
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在“项目为王”和“三个一批”的强力拉动下,上半年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2.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5.3%,分别高于全国11.3、14.9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16.5、17.8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0.3%,新材料、电子信息行业投资分别增长118.1%、59.6%。上半年,全省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7.8%,高于全国23.9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30.5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总体平稳。上半年,多数行业平稳增长,40个行业大类中31个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近八成。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0%,发展韧性持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7%,加速引领转型升级。重点产业支撑有力,其中,电子信息、医药、食品行业较快增长,合计拉动全省规上工业3个百分点。电子信息行业受疫情期间线上交流需求大幅增加拉动,持续快速增长。上半年,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2%,拉动全省工业1.4个百分点。医药行业受疫情相关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需求拉动,运行态势良好。上半年,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拉动全省工业0.4个百分点。食品行业受刚需拉动总体稳定。上半年,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拉动全省工业1.2个百分点。装备、冶金、新材料、化工行业平稳增长,合计拉动全省规上工业1.6个百分点。装备行业得益于新一轮基建发力逐步企稳,节能环保、电气、矿山装备表现较好。上半年,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拉动全省工业0.6个百分点。冶金行业中有色运行较好,钢铁陷入低迷。上半年,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拉动全省工业0.5个百分点。其中,电解铝价格高位运行,主要企业盈利提升;钢铁行业受国内市场库存高企、高温多雨季节基建工程用钢锐减等因素影响,钢价持续走低。新材料行业平稳增长,效益持续改善。上半年,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拉动全省工业0.3个百分点。化工行业受产能淘汰、环保管控等因素影响,产能发挥受限,短期供给明显低于需求,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化肥及精深加工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上半年,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拉动全省工业0.2个百分点。汽车行业低位运行,下拉全省工业0.4个百分点。汽车行业在供应链快速修复的拉动下,整体回暖但出现明显分化,乘用车板块普遍向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势头强劲,商用车板块仍显低迷。上半年,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6%,下拉全省工业0.4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省工信系统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生产,持续发力“五个推进”,全力做好“两稳一保”,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一)全力推进工业稳增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作为全年的头等大事。建立工业经济监测分析联席会商机制,实施日监测、月调度、季通报,编制重点行业采购经理指数,上线智能监测预测平台。加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服务保障,开展企业用电情况及成本跟踪,申报满负荷生产企业奖励资金超2亿元,全力促进企业达产满产。加大技改项目入库辅导力度,提高项目入库率,推动技改投资增速稳居中部第一。
(二)持续推进“万人助万企”。把“万人助万企”作为长久之策,坚持纾困解难与育企强企相结合,增强企业竞争力。一方面在纾困解难上真帮实扶,优化领导包联、专班服务、督促督办、考评奖惩4项制度,定期通报已出台政策执行情况和新出台政策推进情况;推动中小企业纾困帮扶“1+N”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组织产销、产融、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活动5700余场,累计收集企业诉求72874个、解决率达98.2%。另一方面在育企强企上发力下劲,深入实施头雁企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推出“专精特新贷”,开展“小升规”政策宣讲,全力推动小微企业升规入统。
(三)着力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发展。装备制造:制定实施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铁装备智能化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一期竣工投产。食品制造:组织召开河南省食品工业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制定实施《河南省酒业振兴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开展豫酒企业牵手郑州夜经济品鉴传播活动。材料:制定实施《加快我省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换到领跑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平顶山“中国尼龙城”、鹤壁镁基新材料、三门峡宝武铝基新材料项目建设。电子信息:实施全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行动,出台支持南阳数字光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成立先进计算工作专班,推动超聚变与省农信社、中原银行等达成战略合作,加快培育先进计算产业生态。汽车制造: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起草《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推动成立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快推进兴港新能源产业园、上汽总部基地等4个重点项目。生物医药:持续做好阿兹夫定生产准备工作,组织召开全省医药生产企业产品推介会。
(四)稳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坚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引领性、战略性工程,全方位打造数字河南。先后制定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推进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等工作方案,开展集成电路、区块链、大数据等专项行动计划;加快实施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发布典型应用场景109个,初步建立“1+37”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开展首批省软件产业园区认定,成立省集成电路研究所,加快郑州数据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储备签约项目近200亿元。聚焦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支柱产业,已挂牌两批共25家省产业研究院、21家中试基地,培育认定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6家。
(五)全面推进产供链条畅通。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全力做好产业链供应链保通保畅工作,建立日调度日报告制度,先后解决一拖集团、上汽郑州公司等60多家重点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和物资运输供应问题。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服务保障工作机制,梳理发布省市县三级白名单共22393家,工业领域产值覆盖率达90%以上,疫情下基本实现民生托底、货运不断、生产不停。加大“白名单”企业支持力度,实行物流运输省内高速过路费减免20%的优惠政策,有43891辆车享受到减免实惠。
随着各级稳经济惠企业政策效应不断释放,企业发展信心持续提振,生产负荷不断提升,工业项目投资加快,大宗消费回补加速,全省工业经济逐步企稳回暖。但同时也要看到,下阶段,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美联储高频大幅加息、新冠疫情多点频发等超预期影响叠加共振,导致大宗商品持续高企、产业循环屡现不畅,企业预期偏弱、需求持续低迷、成本波动加剧,企业经营难度加大,投资意愿明显不高,工业增长缺乏有效支撑,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下半年,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主体、扩投资、稳增长、促提升,重点抓好“五项攻坚”。
一是深化工业稳增长攻坚。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生产,加强运行监测调度,建立“1+N”工业监测预测指数,实时提供先行指标,强化日监测、旬调度。深入推进工业“四保”工作,继续执行满负荷生产财政奖励政策,推动企业稳产满产增产。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加快入库技改项目实施进度,力争技改投资增速保持在20%以上。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围绕打造10大先进制造集群,逐群逐链编制产业链图谱,上线运行“产业大脑”,深入产业链精准招商。
二是深化产业提质攻坚。以扩大整车规模、做强配套产业、做优增值服务为重点,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提速提质发展,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蓬勃起势。针对钢铁、电解铝、建材等行业开展专题研究和帮扶,加快材料工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以抢占预制菜风口和加快豫酒振兴为重点,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以重大技术装备和农机装备、起重机械、轴承等为重点,加快数控机床(机器人)规模化示范应用,推动装备制造提质发展。以补芯、引屏、固网、强端为重点,围绕做强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网络安全、5G、云计算、集成电路、光通信、汽车电子等重点产业链,强化产业招商,构建“芯屏网端器”产业生态圈。完善未来产业项目库,健全重点项目、企业和研发机构跟踪服务机制,遴选培育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三是深化数字化转型攻坚。以5G基站、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等为重点,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打造覆盖制造业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强“企业上云”服务资源池建设,全年新增上云企业3万家。以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卫星产业等为重点,加快培育数字核心产业。以水泥、钢铁、焦化三个“两高”行业为重点,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四是深化助企纾困帮扶攻坚。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专项督查治理。以汽车、装备、冶金、建材、医药、白酒等行业为重点,深入开展产业链产销对接。深化企业梯次培育,深入推进头雁、单项冠军、链主企业培育,提高行业整合力和带动力;探索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扩大“专精特新贷”授信规模;加强小升规政策辅导和业务培训,全力推动小微企业升规入统。深入推进中小企业纾困帮扶,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
五是深化安全发展攻坚。压紧压实企业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严格实行进货信息登记和消杀制度,建立疫情防控重点物资快速保供渠道,提升应急生产机动性和调拨分配效率,加快鹤壁、长垣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从严抓好工业重点行业安全生产,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徐刚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