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霞 巩义时报 尚培元
巩义市站街镇集沟村党总支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建作为引领村务工作的“火车头”,党员干部干在前头、走在前列,创新性开展工作,凝聚起强大的前进“动力”,带动乡村振兴跑上“快车道”。
“火车跑得快,全靠动力车头带”
“党支部就是火车头,充满电、加满油,带动全村动力十足往前跑。”站街镇集沟村党总支书记王光明说,“火车跑得快,全靠动力车头带。”
“集沟村2879口人,党员89名,一个党总支,3个分支部。”王光明介绍,去年7.20特大暴雨灾害中,党支部真正发挥出了战斗堡垒作用,带领“两委”干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成立“党员突击队”,抢险救灾,转移安置群众300多人,没有出现人员伤亡。疫情防控中,以党员为骨干力量,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入户排查,村内卡点保证24小时值守,组织群众参加多轮核酸检测近20000人次。恢复重建中,成立“临时党支部”,加固修缮房屋,确保受灾群众尽早恢复生活秩序,恢复烟火日子。
党支部是党组织的最小单位,却是激发战斗力、保持凝聚力、提升战斗力的力量源泉。围绕灾后重建和无疫村创建,党总支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落实“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工作方式,“头雁”领航,“群雁”齐飞,除了正常开展“周六志愿服务”,10户22名脱贫群众还自发成立“周二志愿服务队”,在子美嘉园、庐苑小区、商业街清扫垃圾,捡拾烟头,清理小广告。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党支部。”王光明说,“党支部像火车头一样跟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群众就会一直跟着走。”
“火车跑得稳,建立制度是根本”
集沟村委会王光明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一摞一摞的书籍,有政策法律、学习资料方面的,也有史志方面的。王光明喜欢读书,说话也很有哲理。
王光明说:“火车要有轨道,做事要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制度,制度就是节制人们行为的尺度,就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平时开会,不管是两委干部汇报工作,还是党员汇报思想,王光明不听念稿子,要求站着脱稿汇报,结合实际,有一说一,不说废话,不兜圈子,不绕弯子。“说话办事‘实打实’,这就是我们村的工作制度。”
“火车跑得稳,建立制度是根本。”集沟村党总支制定有严格规范的工作、管理、会议、纪律、学习、教育制度,党员干部带头遵守,为群众作表率。加强党员组织管理,对党员的组织关系摸底排查,确保每一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转变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能力,强素质,树形象。加强党员积分管理,对主题党日、志愿服务、党员联系户等活动的管理机制都要跟上,“不能重建设、轻管理。”
支部委员王丽娟还介绍了集沟村的“七好”评选制度。七好为“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妯娌、好儿女、好丈夫、好公婆、好邻居”,根据评选标准,自己上报事迹资料给村民组长或党小组长,村两委、党小组、村民代表举行联席会议审查点评,符合标准者入选,将照片、事迹在乡村文明榜上公示,颁发证书,并作为星级文明户的候选条件。群众评价说,这条制度“民主、正规、合理。”
集沟村注重乡村文化建设,邀请集沟籍文化名人孙宪州编纂村史资料《集沟村》,还准备邀请诗词爱好者狄学恩回村组织读书会,以诵读诗词方式讲好“集沟故事”,引领村风民风,塑造文明乡风。
“火车跑得远,年轻党员是关键”
陇海铁路穿村而过,一条铁路洞是联系集沟老村与新区的唯一通道。去年老村受了灾,村中道路、游园、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毁,“现在正在恢复建设。”该村支部委员王建峰说,“这些活儿,都是年轻党员领着干。”
集沟村党总支有一套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在返乡创业青年、退役军人、大学生村官中选优培强,培养年轻党员,储备人才队伍,建立人才梯队,做好传帮带,用好年轻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新生动力。
“年轻党员干部的培养也很严格。”王建峰说,“先考评,合格后有两个月的轮岗锻炼阶段,然后再考评,再轮岗锻炼,直到能够独立工作。”
王光明1967年出生,41岁任村委会主任,44岁担任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说:“年轻党员多了,集沟村这列火车会跑得更远。”现在,集沟村“两委”干部、党小组长、村民组长,年龄均不超过60周岁,6名党小组长平均年龄33岁,后备干部平均年龄27岁。
年轻党员有活力,热情高,干劲足,超前意识强。围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活动,年轻党员利用电脑绘图、规划设计,力争把毁坏的小广场、小游园、文化长廊、党建公园恢复到灾前原貌,并融入仿古建筑元素和现代灯光设计,引导群众房前砌花池,屋后种绿树,打造微景观,美小家、亮大家,增强群众幸福指数,让集沟村再焕新颜,为全村群众交上一份更有温度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