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已居世界各国之首,高达1.4亿,其中2型糖尿病占大多数,但仅有16.5%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对此,近日召开的“高达标、益掌控、定益新时代”媒体会上,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指出,糖尿病患者要达到理想血糖控制目标,除降糖外,还要关注血糖平稳,降糖安全,实现“高质量达标”。
“高质量达标”看三方面
100年前,胰岛素的发现让糖尿病从不治之症变为可控的疾病。100年间,降糖药物经历了长足发展,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仍然面对很多挑战,从患者自身来看,胰岛分泌能力差、血糖脆性高、随着病程延长伴随并发症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治疗的难度;从治疗方案来看,需要有效降糖的同时兼顾低血糖风险小等安全性问题。
专家指出,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频繁、过度的血糖波动甚至比持续性高血糖危害更为严重,会持续损伤全身血管内皮细胞,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可能造成失明、肾衰竭、心脏病发作、中风和下肢截肢等严重后果,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因此,血糖控制高达标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第一要务,尽早控制血糖达标,有助于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据透露,近日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GLP-1RA注射液上市,适用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运动基础上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物,可改善血糖控制。
药品可及助力控糖管理“高质量达标”
母义明教授称,对于实际治疗中口服降糖药与基础胰岛素控制不佳的患者,血糖管理需要实现真正的“高质量达标”,即血糖控制达标、血糖控制平稳、血糖控制安全(低血糖风险低和避免体重增加的副作用)。
控糖三个误区要知道
而在生活中,想降血糖但却不知道如何做,身边亲戚朋友给出的“锦囊妙计”千奇百怪,有说“平时别吃甜东西就行的”,有说“一定不能吃主食,主食就是升糖的,平时吃点肉和菜就行的”,“糖友”往往越听越糊涂。控制血糖容易掉进哪些坑呢?3个误区大家一定要知道。
误区一:不吃甜东西就可以
专家称,大家对“甜”是有误解的。吃甜食和糖尿病无直接关系,但是患病后的确要控制摄入的糖分。而且甜味和糖分是两种概念,不能光靠舌头来品尝,例如水果,吃起来大多数都是甜的,但是却有低糖和高糖之分,草莓、橙子、柚子、牛油果这些水果可以吃。而一些吃起来不甜的东西,如无糖食品,里面虽然没有糖,但是含有淀粉、油脂、糖浆,吃多了也会影响血糖。
误区二:饿着肚子血糖稳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仅控制不了血糖,还有可能让血糖过低,发生意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总量不变,少量多次进食,不要让自己饿着。
误区三:用保健品来代替药
大多数保健品其实和食品的效果差不多,如果保健品吃后确实有用,可能是违法添加了药物成分,长期服用会带来不良后果,所以控糖还是要听专业医生的。
专家同时支招,正确控糖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一是在控制糖分的同时还要控制盐分;二是不能忽视饮水的重要性,因为人体缺水了,血液黏稠度就会升高,加重代谢负担,还会给心脏带来压力;三是控制油脂或许比控制糖分更重要;四是吃粗粮虽好,但是要合理搭配,有的人肠胃不太好,刚开始吃很多粗粮会烧心,这时候可以搭配一些细粮食用,慢慢适应。另外,饮食干预的同时不能忘记血糖监测。
郑报全媒体记者 刘书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