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家赵富海的纪实文学《千秋二七》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再版,这部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运斗争史、抒写二七英雄感人故事的作品将读者的思绪再一次带回那个精神闪亮的特殊年代。
大工业文明的曙光刚刚照亮中国大地、军阀割据还十分猖獗,郑州的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1923年2月1日在郑州普乐园(现二七纪念堂),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2月4日,为抗议军阀破坏大会,总工会宣布京汉铁路总罢工,2月7日军阀枪杀工人领袖,酿成震惊世界的“二七惨案”……该书包括“林祥谦,生命、信仰为一体”,“施洋,历史的选择,家国情怀至深至远”等12部分的内容,生动再现了那段风云激荡的红色历史,揭示了“二七精神”所蕴涵的千里同轨、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坚定信念、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顽强拼搏、勇为前锋的斗争精神,忠诚为民、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二七精神是郑州城市精神!不能让二七先烈成为遥远的无名大众!赵富海说,如此沉重而遥远的情感和记忆,有着超越时空的力量,关于二七,关于英雄,留给人间一座丰碑,一块精神高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以温情与敬意抒写这段历史,让二七英雄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化作日常生活的意义——团结、集体主义、不忘初心。再过两年,二七工运100周年,千秋二七,精神永存!”
千秋二七,不能让他们成为遥远的无名大众
赵富海自序
我上铁路小学时,在二七广场听二七老工人姜海世讲京汉铁路大罢工,记住了林祥谦、施洋、汪胜友、司文德、高斌等烈士。学校包场看电影《风暴》,对施洋很崇拜。我班每周六下午有一节课是同学讲故事,每讲完同学评论,黄同学讲三侠五义,其中说南侠展召飞身上墙,说:三分钟进楼,哈电灯一亮,一女同学说,那时候就没电灯,三分钟咋来的?黄同学,你这女流之辈,不懂。叫赵富海讲,他是新同学。我那天围一长围脖,因我新转学坐在最后一排,我站起,大喝一声:施洋大律师来也!一阵掌声,女同学也站起,围巾一甩,我施洋来也,还有几个男同学也站起,叫:大律师施洋来也,课堂一片施洋声。
1964年,我调团市委宣传部工作,与工会宣传部联合举办红岩人物报告会,見到了韩子栋(即华子良),也见到沈醉。在陪他们参观二七纪念堂时,沈还三鞠躬。 2010年,我被二七纪念馆聘为名誉研究员,策划了征文,我与二七纪念塔的故事,成书出版,关键词:不到二七塔,不算来郑州。创作出纯纪实文学《千秋二七》。
二七大罢工及其英雄,留给郑州沉重的情感和记忆,还有越时空的力量,留给人间一座丰碑,一块精神高地。
周恩来说:二七斗争成为1925到1927年止一次中国大革命前的启明运动。
李大钊“工”的命运启蒙与追问,指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铁路工人夜校的时代思想和力量,点燃了工运。
玉庆里4号,铁路工运"圣地"。两次召开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委会,决定了总工会人选和总工会成立,时间1923年2月3日,地址: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
普乐园,上演了亘古未有的工运大戏。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2月4日总罢工。郑州上午9时拉响大罢工气笛,10时江岸,11时长辛店相继罢工,1250公里铁路线死蛇一般。1923年2月7日,军阀吴佩孚镇压工人运动,工人领袖52人被枪杀,300多人负伤,40多人被捕,1000多人被开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张望茫茫来路,那里有二七烈士的热血和不朽。天地有悲怆。望着他们的背影,活着,就要记住,不能让这些先烈成为遥远的无名大众。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