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博牵手共谱新篇 郑东如意湖畔演绎文旅融合“船”说

2025-08-15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8月的郑州,如意湖畔晚风轻拂,桨声灯影里流淌着千年文脉。由郑州日报社和河南新发展文旅集团联合主办的旅博牵手 书写文旅活动在此启幕,来自郑州本地20余家博物馆的馆长及负责人齐聚一堂,登上《如意龙湖?船说郑州》游船,在5.2公里的沉浸式航程中,共同探寻中原文化的现代表达,擘画博物馆与文旅项目跨界融合的新路径。

一船载千年:沉浸式演绎中原文化现代表达

以天地为幕,湖水为台”,《如意龙湖?船说郑州》作为郑州国际文旅新场景的标杆项目,自推出以来便以独特的文化叙事方式惊艳众人。这场大型沉浸式水上演艺,通过十二幕真人演艺与360°全景舞台的结合,将河南千年文化精粹浓缩于5.2公里的航程中——从黄帝时期的雄浑壮阔,到商都郑州的神秘瑰丽;从唐诗宋词的浪漫情怀,到嵩山武韵的刚健豪迈,在声光电与多媒体技术的赋能下,厚重的中原文化变得可触、可感、可沉浸。

新发展文旅领导介绍,该项目并非一成不变的文化展品,而是持续生长的文化生命体。今年2月至5月,项目完成了一次重要升级:在原有基础上深化历史文化挖掘,吸收专家学者建议,进一步融入少林文化等标志性元素,将文化呈现维度优化升级,让历史叙事更连贯、文化表达更鲜活。比如第六幕至第七幕的少林元素演绎,我们既保留了武术的刚劲,又通过光影变幻展现其禅武合一的精神内核,让游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

升级后的项目更注重双向叙事:去程聚焦文化郑州,以历史脉络为线,串联起中原文明的关键节点;回程则转向活力郑州,通过现代艺术装置与灯光秀,展现郑东新区20余年的发展蝶变。这种古今对话的设计让游客在80分钟航程中完成穿越三千年、触摸新时代的奇妙体验,难怪被媒体盛赞为河南文旅第一站

更值得期待的是,配套的运河慢径项目将于9月底面世。这条沿运河布局的休闲步道,将实现游船项目的水岸联动,游客下船后可漫步其间,在自然与城市景观中延续文化体验。届时,说不仅是水上的故事,更是串联起城市肌理的文化纽带。河南新发展文旅集团品牌总监宋幸然表示。

馆船相牵:博物馆人眼中的文旅融合新范式

这是一次教科书级的文旅融合实践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副院长马玉鹏站在船头,望着两岸流转的历史场景,难掩赞叹。作为首次体验该项目的博物馆从业者,他对游船将声光电、多媒体与真人演绎结合的形式印象深刻:我们总在思考如何让博物馆里的文物起来,而这里用游船串联历史场景的方式,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文化传播不该局限于展厅,更可以走进山水、融入生活。

在这场跨界对话中,20余家博物馆负责人带来了各自的思考。郑州博物馆副馆长阎书广认为,博物馆是文化会客厅”,游船则是移动的文化展台,二者的结合能让游客在看展漫游中形成文化认知的闭环;河南南水北调博物馆业务副馆长汪培梓则关注内容联动:南水北调工程承载着当代精神,若能与游船中的历史叙事呼应,便能让游客感受到从古至今的文明延续

民营博物馆的探索同样亮眼。大信博物馆聚落创始人庞学元带来了用博物馆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经验。其旗下的中国厨房博物馆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全球最大的厨房文化专题馆,近年来通过厨房+文旅的模式吸引了大量游客。游船讲的是郑州的故事,博物馆藏的是中国的记忆。庞学元以自家博物馆为例,我们的非洲木雕博物馆与商代早期文物有文化匹配性,若能与游船中的商都场景联动,就能让游客看到文明互鉴的魅力。

郑州晶石造器博物馆副馆长王贵峰则提出了活态展示的理念。该馆曾用水晶创作音乐剧《华夏礼乐》,将文物元素转化为艺术表达。游船这是活态呈现’,博物馆更该加入其中。他畅想道,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博物馆方阵,在游船上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游客既看得到历史场景,又听得懂文物说话,这才是有烟火气的文旅融合。

这场对话中,留住游客成为共识。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副馆长李红新坦言:过去游客来郑州,常把这里当中转站,直奔洛阳、开封。但游船项目让我们看到,只要有足够吸引人的文化场景,郑州就能成为目的地正如河南新发展文旅集团品牌总监宋幸然所说:现在通过与艺术中心、星级酒店的联动,游客至少能在郑东新区多停留一晚,这就是文化场景的吸引力。

向新而行:郑州文旅的融合之路与未来展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文化+旅游”,而是以文化价值重塑旅游体验,以旅游动能激活文化生命力的系统工程。此次旅博牵手,正是这一工程的生动实践。

从实践来看,郑州文旅的融合之路已显现清晰路径。一方面,以《如意龙湖?船说郑州》为代表的文旅新场景,正打破静态展示的传统模式,通过沉浸体验让文化流动起来。项目中,无论是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意演绎,还是潘安等历史人物的情景再现,都让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这种转变正是文化传播的关键。

另一方面,博物馆作为文化资源的富矿,正通过跨界合作释放潜能。活动中,多家博物馆表示将与游船项目展开深度联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计划将商都文物元素融入游船场景设计;郑州仁清金石传拓艺术博物馆拟在船上开设传拓体验坊;大信博物馆聚落则提议联合推出博物馆+游船联票,让游客实现一日看尽千年史

对于未来,郑州文旅的蓝图已然绘就。随着运河慢径项目的落地,+的立体文旅空间将形成,游客可在水上观演、岸边漫步、馆内研学,形成三位一体的文化体验链。而博物馆与文旅项目的联动,更将催生一系列创新产品:文物主题游船航线、博物馆夜游活动、文创产品沉浸式展售……这些探索将推动郑州从文旅中转站文旅目的地跨越。

当游船成为博物馆的延伸展厅,当博物馆成为游船的文化后台,郑州的文旅融合就能形成1+1>2的效应。在这场旅博牵手的盛会后,更多文化故事将在如意湖畔续写,更多融合创新将在中原大地萌发 ——郑州文旅的说,才刚刚开始。

夜幕降临,游船缓缓靠岸,两岸灯火与博物馆的灯光交相辉映。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虽暂告段落,但博物馆与文旅项目的跨界融合已埋下种子。未来,当更多游客踏上这艘文化方舟,他们带走的不仅是一段旅程的记忆,更是对中原文明的深刻理解——这,正是郑州文旅融合最动人的说。

记者 谢源茹 文/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李佳露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