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报全媒体记者 谢鹏飞 通讯员 李广全 宋灵芝 文/图
今年以来,上街区审计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搭建工作载体,练就“望、闻、问、切”真功夫,实现快速、精准、有效实施审计监督,“治已病、防未病”初见成效,全面促进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提升,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好“经济卫士”。
“望”诊,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观察被审计单位各个方面的情况,练就敏锐的目光,以小见大,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一是观察被审计单位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和办公区域整体环境,对民主集中制制度执行和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初步评估;二是现场察看被审计单位承担的政府投资项目、民生工程等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三是查阅被审计单位的文件、账薄、表册、会议记录、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等相关档案及外部证据,掌握第一手资料。
“闻”诊,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倾听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各方的声音,搜集其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高标准召开审计进点会议。审计组成员分别由纪委监委、组织部和审计局工作人员组成,在被审计单位召开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审计进点会议,全面听取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述职情况;二是高质量开展干部谈话活动。对被审计单位中层以上干部逐人进行单独谈话,要求对“一把手”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地评价,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建议;三是严要求查实电话举报问题。对电话举报的问题要逐条进行核实,坚决做到不遮掩、不回避。
“问”诊,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多渠道、多方位了解问题,走访服务对象,询问关联单位,全面获取审计证据,最大程度降低审计风险。一是对从账面发现的大额支出和违规问题,要向财务人员、业务经办人员和分管领导详细询问经济支出的来龙去脉,刨根问底;二是对乡镇(办)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要择机召开村(社区)干部和会计工作人员座谈会,询问上级政策、惠民资金等落实情况;三是对住建、交通、农业等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要统筹召开乡镇(办)和财政等单位分管领导、财务人员座谈会,询问资金往来、项目建设等详细情况;四是分别邀请税务局、财政局业务骨干为审计干部培训税收征管知识,现场咨询财政政策和房屋出租收入、土地租赁收入、利息收入等适用税种、税率及计算方法,全面提高审计干部业务技能。
“切”诊,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开好两个会议,运用好大数据审计,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把脉会诊”。一是开好审理会议。由审计组长召集法制科、办公室等科室负责人,邀请局领导参加,对会议规定的主要事实是否清楚、相关证据是否适当、充分和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适当等六项内容审理,做好会议记录,出具审理意见书;二是开好业务会议。由法制科提请局长召开,对会议规定的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审计目标是否实现等八项内容进行全面审定,与会人员逐一发表意见,集中形成会议决定,印发会议纪要;三是充分发挥大数据审计功能。对涉及全区发放的低保资金、耕地地力补贴、扶贫资金、燃油补贴等普惠性民生资金,要发挥计算机辅助作用,充分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深入查找重复发放、虚报冒领等违规违纪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审计,提高审计效能。
截至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小组分别组织召开座谈会2场、举办各类业务培训3场,已完成全年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约80%的工作量,发现违规问题近40个,预计到年底能够全部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