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8小时辗转求医,重症血管瘤宝宝获新生

2020-04-17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一名患有重症血管瘤的宝宝,刚刚出生就在父亲的怀抱里到处求医。最终,在出生不足8小时时,被郑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接收入院,并进行了紧急手术治疗。术后,经过半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宝宝恢复良好,不日即将出院。

据悉,这种名为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重症血管瘤极为凶险,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73%!郑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主任乔军波提醒家长,该病多发于新生儿期和小婴儿期,如果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就诊。

出生不足8小时的宝宝,前来血管瘤外科求医

4月2日傍晚,郑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新生儿。这个宝宝由爸爸独自抱着前来,出生还不足8个小时,此前,宝爸已经抱着孩子辗转了多家医院。

据孩子爸爸讲,当天上午,宝宝出生。但刚抱出产房,就发现了异样。孩子的左前臂颜色青紫、异常肿胀,比右前臂粗了整整三倍不止!医生建议立刻急查血常规,发现血小板极低,提出立即前往大医院紧急治疗。

此时,宝妈刚刚生产完无法下床,需要人照顾。宝爸只能独自一人抱着孩子东奔西走,跑了几家医院,都无法收治。一位医生告诉他,郑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主任乔军波近两年做了几例类似的手术都非常成功,建议他前往求医。当天下午6时左右,宝爸终于抱着宝宝赶到了郑大三附院。

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

乔军波第一眼看到宝宝的胳膊,就立即判断该病为重症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K-M综合征)。典型的巨大紫红色肿块,像面包一样360度包绕着患者瘦小纤细的前臂,病变不仅累及左前臂正常组织,而且最致命的是随着血管瘤生长,血小板会不断被消耗,导致全身凝血紊乱。这种病比较罕见,国际上极少数医院能够治疗。但如果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73%!

乔军波为宝爸解释了其严重性、紧急性和致命性,并耐心开导他,详细讲述手术的方案,又带他了解了一周前刚手术完还未出院的另外一例K-M综合征新生儿。此时,这名患儿已病情稳定,恢复良好。同样的病种,同样的希望,宝爸坚定了信心,同意立即手术。

开通绿色通道紧急手术,宝宝迎来新生

病情紧急刻不容缓,血管瘤外科为患儿开通紧急就诊通道,抽血、心电监护、对症用药、联系血库备血、各项检查和术前准备紧张有序地进行。4月3日14时,乔军波为宝宝进行手术,一场生死较量拉开了帷幕。

由于患儿刚出生不久,加上血小板极低,术中出血风险较大,手术难度可想而知。

手术中,输血科、麻醉师、手术室密切配合全力护航,乔军波选择微创手术的方式消融全部病变,保留重要神经和肌肉,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将创伤降到最低。

手术过程中,宝宝病情稳定,出血量仅10ml左右,血小板立即升至330×10*9g/L,宝宝脱离了危险。历时四个小时左右,手术很顺利成功。

术后宝宝恢复良好,不日即可回家与妈妈团聚

术后第二天,宝宝的血小板升到了416×10*9g/L,病变的前臂逐渐恢复。这场情况危急的手术获得了真正的胜利。郑大三附院血管瘤外科在手术室、麻醉科等科室的协作下再一次创造了生命奇迹。据悉,这已是血管瘤外科今年第二例成功的K-M综合征手术。经过半个月的恢复,目前,宝宝状态良好,不久即可出院与妈妈团聚。

乔军波说,重症血管瘤伴有血小板减少和消耗性凝血异常称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又称K-M综合,多在新生儿期及小婴儿期发病。此病多发生于颌面部、四肢、躯干、腹膜后隙及肝脏等脏器,病死率国际上可高达73%以上,是新生儿、婴幼儿血管瘤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如果未行及早、有效的治疗,往往死亡的风险几率会更高。所以一旦确诊,需立即寻找专业的医院进行手术,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郑报全媒体记者 邢进 通讯员 史艳香


分享到: 编辑:朱琳 统筹:杨观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