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月 | “重阳诗乐会”郑州诗词专场演出成功举办

2025-10-29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10月28日下午,在2025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即将开幕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学者、诗词研究大咖、文艺工作者相聚郑州文庙,在秋色与诗意中聆听华夏雅音、共品诗词文化、探访千年商都,共同度过了一个“文化味”十足的秋日下午。

雅音入耳 《诗经》入画

名句名篇共叙高雅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随着一首古老迎宾乐响起,来自《诗经·小雅》的古诗吟诵,将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的丝竹之音相融合,唤醒着现场每一个人对有关古诗词的悠悠记忆。

作为2025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开幕前的预热活动之一,此次“重阳诗乐会”特别邀请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担纲演奏,在千年文庙的古朴氛围中,活动以“古乐+朗诵”相结合的形式,带领现场嘉宾与莘莘学子感受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郑州诗人的文化魅力。

重阳节,古人往往登高望远。演奏中,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的杜甫名篇《登高》让“无边落木萧萧下”回荡耳畔;思乡怀人也是重阳节的习俗,“诗豪”刘禹锡笔下的夜泛洛水,通过音乐的创新表达,让观众回味着“巩树烟月”与“清光碧流”的清幽意境。无论是白居易笔下的《琵琶行》,还是李商隐笔下的《夕阳楼》,熟悉或陌生的诗句,都通过一幕幕精彩表演,使诗词文化流淌在每个人心间。

作为先秦诗歌的总集经典,《诗经》也记录了这片土地上的爱恨情仇与历史缠绵。当演出走向最后几幕,以歌声为桥,《诗经·关雎》带领观众重温东方人对爱情的纯粹向往;待《诗经·溱洧》的演奏声响起,郑国青年男女在溱洧水畔春游嬉戏的画面仿佛浮现在人们眼前。

遥望“夕阳” 街巷焕新

城墙脚下新旧并立

重阳诗乐会活动结束后,嘉宾们来到位于管城区城南路的阜民里旅游休闲街区。该区域自2021年启动改造工程以来,以“留改拆建”“修旧如旧”原则保留百年街巷肌理,融合近代郑州建筑风貌,如今已经成为城墙边的街区名片。

在阜民里城市发布中心,嘉宾们登上二楼平台,站在高处遥望“夕阳楼遗址”,分享着历史遗址保护与城市更新结合的经验。

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的脚步,“城墙下,阜民里”逐渐成为古今并立,感受城市烟火气的好去处。在体验完“商都·了不起的甲骨文XR影院”,并参观完街区内装修精致的咖啡屋、茶社、书店等文娱区域后,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明华赞叹道:“这里将最古老的历史与最新潮的生活格调相结合,不仅提升了郑州的文化品格,还展现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又潮又有历史,值得推荐一番。”

千年商都 城址不移

寻访历史就在这里

参访活动最后一站,嘉宾们来到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历史悠久、诗人辈出的“人才密码”或许就藏在这千年赓续的城市文脉里。

在“巍巍亳都·王都典范”——郑州商代都城文明展序厅中,由“玄鸟生商”“景亳之会”“商汤立国”等7个小故事组成的环形浮雕墙吸引了前行人群的目光。在这里,郑州商城3600年城址不移、文脉不息的悠久历史从讲解员的口中娓娓道来。光影变幻,博物馆展厅变成了演示早商都城进化发展的“幕布”,吸引许多文化学者、诗词大咖前来围观。

“郑州商代遗址有着3600年的悠久历史,许多古代城市的形制都来源于这里。”在参访完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后,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董强表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报工作参与者之一,他十分了解早商都城的城市形制对后世城市建设的意义,很高兴通过2025中华经典诗词论坛来到这里,并十分期待自己这次的“诗词文化”之旅。

本报记者 李居正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