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由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半导体材料分会主办的2025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郑州)大会在郑州高新区开幕。
作为我国半导体材料领域的高规格年度盛会,大会主题聚焦“协同发展 合作共享”,屠海令、张道华等院士专家,以及中国电科、豫信电科、麦斯克电子、上海合晶、芯联集成等产业链上下游300多家企业嘉宾代表齐聚一堂,分享前沿新技术,探讨行业发展新思维,为河南打造中部地区半导体产业高地出谋划策,加快推动河南融入全国半导体产业格局。
加快培育半导体材料产业集群
近年来,河南加快发展半导体产业,将其列入全省重点产业链,积极培育碳化硅半导体、电子材料、高纯石英等专精特新细分产业链,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如今,龙头企业加速集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产业生态不断优化。
下一步,河南将从深化创新协同、强化产业协同和优化要素协同三方面发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增强技术支撑能力。加快牵引优质项目落地河南,推动省级平台公司、产业基金加大对半导体材料的投资力度,让河南成为半导体产业创新创业的沃土。
郑州市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与新材料产业。进一步放大产业融合、人才集聚、政策集成和区位发展优势,深度对接国际国内资源,聚力发展半导体材料和设备、先进封测、第三代半导体和智能终端应用,加快培育打造半导体材料产业集群,为我国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郑州力量。
两大项目签约落地
本次大会聚焦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河南半导体产业与全球产业同频共振,其间多个项目现场战略签约。
豫信电科与A股晶圆代工龙头——芯联集成现场战略签约。双方将在产业、资本、人才等多维度深化协同,重点谋划半导体晶圆及模组制造项目落地,覆盖硅基、碳化硅等宽禁带材料领域。同时,在AI服务器电源管理芯片等方向强化业务协同,延伸布局智能电气装备、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下游应用场景,全力推动碳化硅功率器件模块产业化进程。这一签约是助推河南半导体产业从传统硅基向宽禁带材料“换道超车”的重要举措。它将发挥芯联集成行业地位和业务布局优势,依托河南服务器电源业务基础以及高压设备电源产业特色,通过逐步优化布局、延链补链,形成“材料—器件—系统—应用”全链条产业生态闭环,为河南半导体产业整体跃迁注入强劲动能。
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与麦斯克电子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共同推动大尺寸硅片项目在郑州高新区建设落地,总投资规模约70亿元。根据规划,双方将共同发起成立项目公司,致力于打造8英寸、12英寸大尺寸硅片生产基地,重点提升在高端特色硅片领域的工艺技术与规模化生产能力。麦斯克电子作为河南半导体硅材料领域龙头企业,拥有全流程制造经验,而郑州高新区具备显著的产业集聚优势与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此次合作将有效填补河南郑州在特色高端半导体硅片领域的空白,大幅提升省内半导体材料自给率与核心竞争力,增强河南在全国半导体材料产业格局中的影响力。
权威专家把脉行业发展趋势
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正面临技术升级与供应链重塑的深刻变革,以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进入高速增长期。加快布局发展氮化镓、碳化硅、磷化铟等半导体材料,也是河南省加快制造业“六新”突破和打造全国新兴先进电子材料基地的重要一环。
为更好把脉行业发展趋势,本次大会主论坛分享环节和分论坛期间,来自国内的数十位行业权威专家与知名企业代表,围绕半导体产业发展关键议题展开深度解读,碰撞思想火花,分享前沿成果。
10月24日,大会将同步举行三大专题分论坛,分别聚焦第一、二代、第三代以及第四代半导体材料。有研硅、天岳先进、超硅半导体、通美晶体、同光股份等国内龙头企业,以及洛阳中硅高科等河南本土企业齐聚分会场,围绕各代半导体材料的技术进展与应用前景展开深入交流,并分享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经验。
此外,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大会还同期举办为期两天的行业会展,50余家企业集中展示前沿产品与创新成果,为参会者提供直观高效的交流平台。会后,与会嘉宾还实地走访郑州本地半导体材料企业,为河南省引进先进技术、集聚创新资源、培育产业生态创造契机。
本报记者 孙庆辉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