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郑州市迎来一场国际学术盛事。
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哈工大郑州研究院联合举办,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合作出版的国际期刊《先进材料连接(英文)》创刊大会在哈工大郑州研究院举办。第一届先进材料连接国际青年学术研讨会同步在郑召开。
期刊汇聚顶尖学术力量
为服务国家“制造强国”与“科技自立自强”重大战略,凝聚智能连接领域的青年创新力量,推动材料、制造、信息等多学科深度交叉与融合创新,《先进材料连接(英文)》正式创刊,并于2024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高起点新刊项目”,也是河南省近5年来首个入选该项目的期刊。
本次创刊大会汇聚国内外顶尖学术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玉、李贺军、王向明、王国庆,中国科学院院士范瑞祥,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Peter Mayr教授等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共同见证这一时刻。
期刊创刊阵容堪称“豪华”: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周玉院士出任主编,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Peter Mayr教授担任共同主编,王国庆院士、范瑞祥院士等海内外知名专家组成副主编团队,编委会涵盖10余个国家的顶尖专家,构建起国际化、高水平的学术指导体系。
期刊将锚定国家战略需求,聚焦焊接界面科学、智能焊接、增材制造、电子封装等前沿关键技术,持续推动材料连接领域的学术创新、技术突破与产业融合,为我国在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等战略领域抢占科技制高点提供坚实学术支撑。同时还将深化跨学科、跨国界学术合作,构建以学者为核心的优质学术生态,为全球科研人才搭建合作桥梁。
期刊有助于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缘何要创立先进材料的期刊?
“我国先进材料及连接技术的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亟须拥有自己的宣传和学术交流平台及阵地。”期刊主编周玉院士在会上介绍。
先进材料(新材料)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变革性产业以及保障重大装备和工程的关键基础和先导条件,焊接与连接是我国“强基工程”与“智能制造”中的关键技术。《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中,新材料是其中之一,同时其中9个领域均与焊接连接密切相关。
近年来,空天科技、深地深海探测、能源动力、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对先进材料的迫切需求逐渐升级。“先进材料结构的特殊性导致传统连接方法难以奏效,对扩大先进材料应用起关键作用的先进连接技术亦提出迫切需求。”周玉在会上介绍道,抢占先进材料与连接交叉领域国际化学术期刊阵地,有助于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更有助于汇聚科技力量,引领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争取国际学术话语权。
期刊落地为郑州装上“学术引擎”
这份期刊的落地,是郑州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的必然结果,不仅为省市搭建链接全球顶尖学术资源的桥梁,助力汇聚科技创新要素、提升高端学术交流能级,也标志着哈工大与河南省、郑州市合作的进一步深化。
三方携手共建的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秉持“资源汇豫、人才来豫、科创在豫、成果留豫”发展理念,在4年左右的时间里取得丰硕建设成果:
培养2400余名硕博研究生,在首届毕业生签约就业省份中,河南位居第一;建立一支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领衔的200余人高素质国际化人才队伍;孵化50余家科技企业,完成百余项成果转化,其中碳真芯材已落地投产,获得5000万融资,投后估值达6亿元……
一系列扎实成果的背后,是郑州为创新主体打造的优质生态。郑州正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布局,让高校院所的创新活力与地方产业需求高效匹配,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的实践,为全省校地合作提供可复制的范本。
《先进材料连接(英文)》以焊接界面科学、智能焊接、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为研究核心,恰好精准对接郑州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主导产业集群的升级需求,期刊将成为全球材料连接领域科研成果的“发布窗口”,而郑州恰好可以借助这一窗口,将本地产业需求与全球创新智慧精准对接。
本报记者 李娜 刘盼盼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