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的重要纪念节点,“郑州商城与夏商文明暨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25年10月19日在郑州正式拉开帷幕。本次会议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具体行动,旨在系统梳理郑州商城七十年来考古工作的标志性成果,深化夏商文明研究,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为服务文化强省战略、支撑国家“夏商文明研究工程”筑牢学术根基。
会议现场
研讨会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共同主办。
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黄东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终身学术成就奖获得者、研究员杨育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海旺分别致辞,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主持开幕式。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还有河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常轶旸,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终身荣誉教授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研究员孙英民,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红轩等。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国内外240余位专家学者,其中国内代表涵盖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与高校,国际代表包括剑桥大学、达特茅斯大学、大英博物馆等知名机构的学者,共同聚焦夏商文明研究展开深入研讨。
闫亚林司长讲话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在开幕式致辞中,首先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向长期深耕郑州商城考古一线的专家学者致以敬意。他表示,夏商时期是中国早期王朝国家形成的重要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夏商考古与历史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1950年郑州二里岗与郑州商城的考古发现,拓展了商文化时空范围,70年来始终是早商文化、商代都邑等研究的核心议题,培养了大批考古人才,积累了古今重叠型城市考古经验,为现代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优秀案例。河南省郑州市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取得书院街贵族墓等重要新发现,建成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地标,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站在新起点,闫亚林司长代表国家文物局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持续拓展考古研究深度广度,按照夏商文明研究工程部署,深化郑州商城资料梳理与阐释,加快积压考古报告出版,建立“考古一张图”,统筹二里头、殷墟等都邑考古,打造夏商文明研究高地;二是担当文明传承基石,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建好用好遗址公园与博物馆,丰富展览内容,提升研学教育质量,为河南文旅融合与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三是统筹谋划、开创新局面,推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整合省市考古资源,深化与科研机构合作,弘扬老一辈学者优良传统,为建设中国特色考古学作出新贡献。
黄东升厅长致辞
任伟局长主持开幕式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在主持开幕式时表示,郑州商城作为深植于现代都市肌理的商代早期都城,历经七十载考古耕耘,仍以厚重的文明根基持续照亮历史长河,是解析中国早期国家形态、重构中华文明早期发展历程的核心坐标。本次研讨会不仅是对七十年考古耕耘的致敬,更搭建了海内外学者深化夏商文明研究、推动文明互鉴的专业平台,为推进国家“夏商文明研究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杨育彬先生致辞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杨育彬在致辞中感慨:“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我真切体会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传承力量。”他回顾,自1950年韩维周先生发现二里岗商代遗物,到1955年安金槐团队揭露出宏伟城垣,郑州商城考古不断突破。近十年多学科合作更让研究迈向深入——书院街高等级墓葬与金覆面的发现、城内水系网络与作坊遗存的厘清,持续改写人们对郑州商城布局的认知。
刘海旺书记致辞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海旺表示,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考古事业,河南正抓住战略机遇深化文物考古机构重塑性改革。未来将在国家夏商文明研究工程统领下,系统推进郑州商城都邑体系研究,加快考古资料整理出版与数据库建设,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助力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让文化遗产惠及后人。他期待与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为深化夏商文明研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智慧。
研讨会主旨报告环节由河南省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先生主持。王巍、方辉、张国硕、梅建军、艾兰、杨树刚六位国内外学者作主旨报告。在各分会场,国内外参会学者围绕“郑州商城发现与研究”“夏商文明研究新进展”“商文明多学科研究”“夏商考古新发现”四个主题展开研讨。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方辉
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张国硕
剑桥大学麦克唐纳研究所教授梅建军
达特茅斯大学教授艾兰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杨树刚
河南省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
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4个分会场现场
参会嘉宾合影
为促进学术与公众互动,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系列活动配套策划了四大活动板块,包括:汇聚海内外学者的学术研讨会;特别促成国宝“杜岭一号方鼎”回归,实现四大方鼎历史性团聚,集中展示近500件新出土文物的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展;系统梳理15年考古成果,出版系统性著作《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2010—2025)》;依托“华夏考古讲坛”推出的9期公众讲座,以常态化科普推动考古成果走向大众。
70年栉风沐雨,70年薪火相传,郑州商城的考古历程,不仅见证河南考古的成长与中国考古的奋进,更以累累硕果夯实华夏文明根基:郑州商城1961年被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获“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等多项殊荣,作为夏商考古核心支点,其70年成果为夏商周断代提供关键样本。这座距今约3600年的早商都城,奠定了古代王都营建范式,夯土城垣、宫殿群、青铜重器、刻符文字等彰显文明成就,水利、仓储、作坊印证社会组织力;郑州商城汇聚多区域文化,继承前代并推动都城规划规范化、礼制系统化、手工业专业化、社会形态完善化,是中国早期文明形成的重要源头之一。
如今,郑州商城已成为解析早期国家形态、重构文明发展的核心坐标,不仅为当代中国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自信,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智慧与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