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晚,“出彩河南 树业建功”2025豫剧人李树建携弟子暨戏曲名家专场晚会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举行,为历时多日的全省巡演画上圆满句号。这场汇聚了经典、稀有剧种与创新演绎的晚会,不仅是李树建舞台艺术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他数十年来倾力推动豫剧传承与发展的生动缩影。
根植中原,铸就“忠孝节义”艺术丰碑
李树建的艺术生命,与豫剧的兴衰沉浮紧密相连。他自幼与戏曲结缘,凭着过人的天赋与超常的刻苦,一步步从乡野舞台走向全国视野,最终成为当代豫剧的标志性人物。其艺术成就,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凝聚其半生心血的“忠孝节义”四部曲——《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义薄云天》。
这四部作品,不仅是李树建个人表演艺术的巅峰,更是新世纪以来豫剧乃至中国戏曲的重要收获。他以其苍凉悲壮、深沉激越的“李派”唱腔和细腻传神、极具张力的表演,成功塑造了程婴、张元秀、苏武、关羽等一系列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家国情怀的舞台形象。《程婴救孤》中忍辱负重的坚韧,《苏武牧羊》持节不变的忠贞,《义薄云天》义重如山的担当,都在他的演绎下深入人心,产生了强烈的艺术共鸣和社会反响。这些作品屡获国家级大奖,让豫剧在全国戏曲格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也让他本人赢得了“豫剧领军人”的广泛赞誉。
当晚的演出,就以《忠孝节义·赓续传承》拉开帷幕,李树建的弟子们各展绝活,展示了豫剧人李树建的代表作《程婴救孤》《清风亭上》《苏武牧羊》《义薄云天》四部曲独特的艺术风格。
退而不休,探索“沉浸式”传播新路径
从聚光灯下的“豫剧领军人”,到退而不休的“传道授业者”,李树建的人生轨迹,深深镌刻着对豫剧艺术的挚爱、坚守与开拓。即便从院团管理岗位退休,李树建也从未停下艺术探索的脚步。
他敏锐地察觉到,在信息爆炸、娱乐多元的新时代,传统戏曲的传播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于是,他大胆开创了豫剧小剧场“沉浸式”演出新范式。
他不再满足于方方正正的的传统大舞台,而是走进上海、郑州、北京等地的小剧场,开启“沉浸式”驻场演出,演员从观众中“来”,到观众中“去”,演员和观众共同表演,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令人难忘。
他不再满足于镜框式舞台的传统表演,而是带领团队走进校园、社区、厂矿,甚至利用网络直播平台,打破观演界限,让观众“零距离”感受豫剧的魅力。
当晚的演出,李树建演唱了豫剧《清风亭上》“奴才全将良心昧”一折。从台上到台下,从台前到观众中,他深情演绎的“张元秀”也让观众感动到哽咽。
在“沉浸式”演出中,演员与观众互动频繁,后台准备、化妆过程也被纳入展示环节,辅以通俗易懂的剧情讲解和唱腔解析,拉近了古老艺术与现代观众,特别是年轻群体的心理距离。
他还亲自上阵,在网络直播间里唱戏、聊戏,与网友热情互动,收获了数百万“粉丝”,被戏称为“最潮豫剧老生”。这种主动拥抱新媒体、放下身段亲近观众的举措,极大地拓展了豫剧的受众基础,为戏曲在当代的有效传播开辟了一条充满活力的新路径。
倾囊相授,擘画“学院派”传承蓝图
“戏曲的繁荣,关键在人才。”深谙此道的李树建,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人才培养之中。
他意识到,仅靠口传心授的传统师徒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对戏曲演员综合素质的高要求。为此,他积极奔走,促成并亲自组织了“中国戏曲学院李家弟子表演进修班”。
这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举措。他将来自基层院团、民营院团、新文艺群体的弟子送入中国戏曲的最高学府,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深造。这不仅提升了弟子们的专业技能、理论修养和审美眼光,更重要的是,将“李派”的艺术实践与国家级戏曲教育体系的资源深度融合,探索了一种“名角传授+高校育才”相结合的新型传承模式。
晚会上,33名进修班学员带来的互动小品《我们结业啦》,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汇报了学习成果,展现了戏曲传承后继有人的喜人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豫剧名家柏青、李金枝、盛红林以及曲胡演奏家张付中也亮相演出现场,展现了豫剧艺术的繁盛。
守正创新,引领“跨剧种”融合探索
李树建的视野并未局限于豫剧一域。他深知,中国戏曲百花园的繁荣,需要各剧种的共同绽放与相互滋养。晚会上的稀有剧种联唱《百花齐放绽梨园》,让大弦戏、道情、宛梆等非遗剧种惊艳亮相,这正是他致力于保护地方戏曲多样性理念的体现。
而更具创新意义的,是晚会上的多剧种表演《程婴救孤》。李树建的弟子们分别用婺剧、粤剧、蒲剧、曲剧、豫剧等不同剧种演绎同一剧目。这种“一戏多唱”的尝试,打破了剧种壁垒,让观众在对比欣赏中,领略到不同戏曲语言、音乐唱腔对同一故事内容的独特诠释,充分展现了传统经典跨越地域和剧种的艺术生命力。
这不仅是艺术形式上的大胆实验,更是对戏曲传承与发展路径的深刻思考——在坚守本剧种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吸收其他剧种的优长,方能推动戏曲艺术在创新中永葆生机。
薪火相传,共谱豫剧未来新篇
晚会的压轴节目,李树建携全体进修班弟子共唱《大登殿》选段,场面宏大,气势磅礴。
这既是整场晚会的高潮,也象征着李树建艺术精神的接续与传递。从台前的光芒万丈,到幕后的呕心沥血;从个人艺术的精进不止,到群体传承的体系构建,李树建完成了一位艺术家从“名角”到“导师”的华丽转型。
回顾李树建的艺术人生,是一部个人奋斗史,更是一部豫剧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史。他以经典作品立身,以创新传播拓路,以系统育才固本,以开放融合增彩。他用自己的毕生心血,生动诠释了“树业建功”的深层含义——不仅在于个人艺术之树的枝繁叶茂,更在于推动整个豫剧事业森林的蓬勃生长。
“我一见老母亲跪金殿……”那熟悉的唱腔依然回荡在耳畔,而更多的戏曲新苗,已在李树建等老一辈艺术家的悉心浇灌下破土成长,预示着河南戏曲,乃至中国戏曲更加璀璨的明天。
这场收官晚会,不仅是一次巡演的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在李树建等一代代戏曲人的接续奋斗中,梨园薪火必将生生不息。
记者 秦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