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全省10万台电焊机完成“加芯赋码”

2025-10-18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河南省作为灾害多发省份,如何以科技信息筑牢安全“堤防”?

10月17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发布会,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河南省应急管理厅围绕精准感知、通信畅联、科技支撑三个方面,加快科技研究应用和信息化建设。

围绕精准感知开展攻坚,建成全域灾害风险监测网,切实推动预防关口前移——

实现高危数据全感知,完成332家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186座尾矿库感知数据接入,全面采集重点区域视频、人员定位、生产运行参数、特殊作业管控等关键数据,提升安全风险隐患智能识别效率。

实现林火监测全天候,在森林高火险区部署智能视频监控800套、火险因子监测225套,采用AI火点识别集成算法,林火监测实现从传统人工定时巡查向全天候智能监测的转型升级。

实现安全监管全在线,2200家重点企业接入安全电力监测平台,实时捕捉明停暗开等违规行为;3.2万家高危企业建成“一企一档一码”,行政审批、检查执法可以“码上监管”;全省10万台电焊机完成“加芯赋码”,从根本上杜绝了无证操作引发的火灾。

围绕通信畅联开展攻坚,建成“空天地”指挥通信网,切实保障现场指挥需要。利用铁塔大数据、通信大数据,对通信保障实时动态监测预警,最大限度保障联通不掉线的同时,采取三种手段保障应急指挥通信需要——

370MHz指挥通信,已建成固定站350台、移动站169台,为基层配备终端2150台,省辖市主城区信号覆盖率达80%、其他区域超70%,全省24个高海拔偏远地区可以广域自组网。

卫星托底通信,在全国率先建成具备二级网管功能的省级卫星地面站和卫星应急通信指挥中心,全省接入动中通、便携站等卫星终端90余部,各级应急部门配备卫星电话2000余部。

无人机临时通信,省级配备1架大型无人直升机、12架中型复合翼无人机,全省各级应急部门共配备小型无人机550余架,组建专业无人机运维分队,为“三断”条件下应急指挥提供临时通信链路。

围绕科技支撑开展攻坚,夯实创新技术基础,切实赋能新质救援力——

坚持标准牵引,在贯彻国家安全生产强制标准和61个行业领域重大隐患判定标准的同时,我省颁布14个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地方标准。

坚持科技赋能,强力推进高危行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419个煤矿工作面实现智能化开采,240家危化企业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改造,206家矿山企业、134家工贸企业实现在线监测,68万台电梯安装报警拒载智检系统,燃气报警仪全面安装,90%的化工园区建成封闭化管理、智能化管控平台。

坚持科技提能,建成全省应急指挥“一张图”“一张网”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安全监测预警技术在各领域全面应用,城市消防增配侦查机器人和高层灭火无人机等先进装备,森林防火推广以水灭火和灭火弹等新型技术,新型技术装备极大提升新质救援力。

坚持产业支撑,我省鹤壁经开区、濮阳高新区、信阳高新区、长垣高新区入选首批“国字号”安全应急装备产业特色园区,安全应急产业生态持续完善。

坚持人才强安,全省19所院校开设应急专业,739人获得应急中高级职称,11286人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危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化工专业学历。

今年,省应急管理厅专门优化充实了数智化赋能应急管理等工作专班,目前正在积极组织典型领域风险分析预警等课题项目研究,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深度应用、“三断”通信保障能力升级、高危园区应急航空巡察、智能无人装备推广等重点攻坚。

记者 王战龙


分享到: 编辑:刘潇潇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