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晒了两天太阳,雨水就又来“打卡”了!入秋后,郑州与众多城市一样,切换成了绵绵不绝的雨季模式,晴好天气只是短暂“客串”。随之而来的出行不便、衣物难干等问题,也困扰着不少市民。而与持续雨水模式同步的,还有悄然兴起的雨天经济。不少市民主动选购防水、防潮用品,以应对不时之需;商家也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展现出因“雨”而动的市场活力。
连日阴雨 催热雨天经济
近日,记者走访市内多家商超发现,连日阴雨不仅打湿了街道,也悄然改变了市民的消费选择——雨伞、雨披等传统防雨用品销量看涨,除湿、烘干类家电也同样迎来了一波销售热潮。
在居然之家(中陆店)的家电区域,烘干机、除湿机以及具备除湿功能的空调等产品被陈列在醒目位置,吸引了不少顾客驻足咨询。“最近这类‘除湿干衣’产品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很多人都是冲着解决‘晾衣难’来的。”美的智慧家的一位销售人员介绍,受天气影响,许多顾客在选购洗衣机时,会更倾向于洗烘一体机或搭配独立烘干机,以保障随时洗晒的需求。
消费者的热情也从线下蔓延至线上。打开外卖平台,搜索“烘干机”关键词,可见部分热门型号已显示“售罄”并提示“补货中”,即时零售的便捷性进一步释放了雨天经济的消费潜力。
“家有‘神兽’,衣服洗得特别勤,雨天根本干不了。”市民李女士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她新购入的“雨天神器”——便携烘干机,“特地买来救急的,用下来发现确实方便!”这类真实用户分享,也成为推动“烘干”雨天经济持续发热的燃料。
借“雨”发挥 商家招揽“意外消费”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刚逛到这儿,雨就落了下来。”在融合古风韵味与现代气息的文商旅新地标——亳都·新象,不少游客兴致不减,冒雨来打卡。雨势渐大时,沿街门店纷纷敞开大门接纳行人避雨,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片刻的安宁,也意外点燃了一波“雨中消费”的热潮。
此时,雨成了街区的“临时导览”。沿街的咖啡馆、文创小店与特色餐厅里,坐满了躲雨的游客。一杯热饮、一份甜点、几件别致的文创产品,雨水不仅没有阻挡脚步,反而拉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激发了更多即兴消费。“本来是躲雨随便看看,没想到这家店物品设计这么别致,这不,孩子就看上了这个兔子图案保温杯。”街区的一家文创店内,李女士一家就在躲雨的惬意中有了份“意外消费”。
商家也纷纷借“雨”发挥,推出暖心服务与限时优惠,从免费姜茶到雨具租借,于细节处提升游客体验。街区运营方则巧妙布局,将挡雨棚打造为融合打卡功能的休憩点,让服务与景色相得益彰。这场雨,不仅没有浇熄游客的热情,反而映照出郑州在打造休闲新空间时所展现的包容性与应变智慧。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胡钰表示:“这段时间阴雨天气的增多阻挡了部分消费者逛街的脚步,但也突破了传统‘躲’雨消费观,大幅增加了线上购物、外卖配送、室内娱乐等消费,创造了消费新变化。雨天经济虽然是一种季节性、临时性的经济现象,但消费者以‘喜’雨、‘玩’雨、‘乐’雨新思维为城市经济和消费模式变化注入了新活力。”
本报记者 孙雪苹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