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扛稳担当 “十四五”国企改革力度进度成效全省居首

2025-10-16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10月15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介绍河南省“十四五”时期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相关情况。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十四五”以来,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坚持改革立身、实干为要,不断推动功能提档、改革提速、发展提质、监管提效,成为经济大省挑大梁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郑州坚决扛稳国家中心城市使命担当,纵深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目前已完成96%以上主体任务,工作力度、进度、成效均居省辖市首位。

势持续向好

稳运行提质效。河南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持续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十四五”以来,全省国资国企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截至2024年底,省市两级监管企业资产总额7.3万亿元,净资产2.3万亿元。其中,省管企业资产总额4.4万亿元,净资产1.2万亿元,较2020年底分别增长84%、104.8%,“十四五”以来累计上交税费超过1600亿元。2024年省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7000亿元、利润236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33.3%、191.5%。

将这些具体数据化为全省各地的生动实践,可以发现在服务保障民生领域,郑州国资国企系统取得多项突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位居全国第十;建成华润登封电厂引热入郑长输管网工程,惠及百万居民;代建12所高中实现招生,新增学位2.06万个;收购存量房493万平方米,助力“保交楼”“保交房”工作;建成3座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处理生活垃圾400万吨、发电15亿度;建成日供水234万立方米“双水源”体系,贯通49.24公里郑开同城管网;整合11.15万个公共泊位,服务近400万市民停车……郑州市累计投资826.33亿元建设民生项目71个。

重协同提效能。全省坚持“放得活”与“管得住”相统一,全面提升监管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水平,以监管机制之变激活发展动力之源。全国首创设立国资委决策咨询、战略投资、薪酬考核、内审风控等4个专业委员会,常态化开展重大投资项目平行论证。同时,建成覆盖省市两级的智能化监管架构,实现重点事项穿透式监管;出台国资委权责清单(2024版),“一企一策”开展授权放权,推进“业财审一体化”系统建设;建立完善跨部门、跨层级监管协同制度机制,形成出资人与纪检监察、巡视、审计等监督合力,变“九龙治水”为“九龙兴业”。

势提速加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成势跃进。河南省聚焦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加快传统产业焕新蝶变,培育战新产业启航占先。围绕全省重大战略、重点产业打造旗舰劲旅企业,完成19户省管企业战略重组,“一业一企一强”新格局基本形成。在超硬材料、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组建了一批专业化子公司,设立绿色钢铁、中豫格林、中豫科创、低空发展等多只基金,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43.7亿元,推动新兴产业拔节生长。同时,深度融入我省“7+28+N”产业链群建设,14户国有企业成为全省重点产业链链主,国内低空经济龙头企业中国飞龙总部迁至郑州,超聚变公司国产化服务器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2024年,监管企业战新产业营收总额902亿元,占比较2023年底增长5.7个百分点,煤炭、化工、钢铁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同比增长48%。

现代新国企不断加速成长。河南省接续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化提升行动,全国评估进入第一方阵,23项典型案例入选国家和我省改革案例集,郑煤机集团“四制”、洛轴集团“四化”改革成效得到国家充分肯定。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健全,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质扩面,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实现全覆盖。实行特别监管、绿色通道、联系直通车制度,出台中长期激励实施意见及工作指引,建立科技创新责任豁免机制,有效激发企业活力动力,豫光金铅、洛轴集团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世界一流专业领军培育企业,22户国有企业入围国家“双百企业”“科改示范企业”。

站在全局看局部,郑州是我省国企改革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具体来看,郑州将原44家市管企业重组整合为9家一级产业集团、7家重点管理企业,推动地铁集团、粮食集团分别重组为交发集团、农发集团。围绕新兴领域,组建资源循环、生态环境、低空经济、康养等专业公司。全市新增3家AAA级信用评级企业,总数达到7家。此外,“双百企业”中原环保成为全省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链主”,建成投运全国首座百万吨级污水处理厂等项目,为全国提供了“郑州样板”。

势动能澎湃

近年来,河南省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加快推动省管企业积极融入国家和我省创新体系,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创新根基全面夯实。2021年至2024年监管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达19.3%,2024年研发投入达到109.63亿元,较2020年翻了一番,投入强度达到2.07%,首次超过了全国省级监管企业平均水平;引入两院院士5名、国家级领军人才9名,研发人员总人数突破3万人;推动省管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在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孵化合作等方面合作500多个项目;新设赋豫国企改革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中豫生物医药等基金……研发投入大幅跃升、科研实力明显增强、校企合作持续深化、耐心资本不断壮大。

创新效能显著提升。截至目前,省部级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超过250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各类创新型企业427户;牵头或参与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累计95项,在能源安全、尼龙新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生物育种、新矿种勘测等方面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成果奖励110项。

战新产业发展加速。“十四五”期间,省管企业锚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8个战新产业和4个未来产业领域,不断加大投资力度,2024年新增投资同比增长36.05%,营收同比增长44.74%。就郑州而言,全市实施战新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530亿元,战新产业营收占比达到17.45%;依托产业园招引战新企业380家,实现集群发展。

本报记者 孙婷婷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