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郑 | 逛街邂逅“移动博物馆” 郑州考古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2025-10-11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在考古工地上一堂“中秋晚自习”,在博物馆内做一幅烧箔画……今年双节期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围绕“郑是金秋 月满商都”的主题,推出“月满华章 知承千年”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文化活动,将考古工地、博物馆与商圈空间转化为可感、可触、可参与的文化课堂,不仅让文化遗产“活”了起来,更让市民在沉浸式体验中完成了一场跨越数千年的文明对话。

打造没有围墙的“文化课堂”

本次双节系列活动突破传统展览的静态模式,构建起“考古工地+博物馆+城市公共空间”三位一体的文化传播空间,内容覆盖考古探索、非遗体验、科学实践与节庆文化,真正实现了“让历史可触摸,让文明可感知”。

在考古工地现场,书院街、双槐树、青台等重要遗址面向公众开放,变身为生动的“城市考古体验课堂”。观众不仅能够聆听专业讲解,更可亲手触摸陶片、体验文物拓印、参与模拟发掘,在探方与地层间感受历史的真实脉动。

值得一提的是,“移动博物馆”创新性地走进北龙湖金融岛、二七万象城和杉杉奥特莱斯等商业区,以滚筒影册、文物复刻品、打卡盖章等形式,让市民在休闲购物中邂逅商代文明,开创了“商圈里的考古课”这一文化惠民新模式。

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与活力

回顾今年“双节”假期的系列活动,不仅是假日“休闲”,更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公共考古与实践上的一次深度探索。

系列活动拓宽了考古成果的转化路径,通过将高深的考古学知识转化为可体验、可操作、可传播的互动活动,成功打破了学术圈与公众之间的壁垒。从岗崔遗址的田野考古实践分享,到青台遗址“北斗九星”天文考古的科普,专业内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走进大众,让考古成果真正服务于社会,惠及于民。

无论是考古体验还是非遗手作,都在青少年心中植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几乎所有活动都可见亲子家庭的身影。当孩子在遗址上亲手拓印纹样时,当他们在月光诗会上朗诵千古名篇时,文化的种子已悄然在心田埋下。这是“文明传承从娃娃抓起”的生动实践,也是文化基因得以延续的根本保障。

近年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节假日活动的持续举办,悄然塑造了城市文化生活的崭新范式。在双节期间,走进考古工地、参与博物馆手作、在商圈邂逅移动博物馆,已成为众多市民过节度假的新选择。系列活动的持续举办,不仅丰富了“文化假日”的内涵,更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与活力,为文化传承贡献了“郑州考古”新力量。

本报记者 左丽慧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分享到: 编辑:李佳露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