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国庆中秋8天长假,你打卡了郑州哪些“特色玩法”?
在二七塔下与国旗同框合影后,你是否还去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见证了四大方鼎“历史性团聚”?逛“郑州八景”之余,你有没有在工业风满满的特色街区解锁“文旅+消费”新体验?这个双节,在郑州,特色文旅的独特魅力、特色消费的新鲜场景,让“假日经济”既有文化厚度,又有消费热度,绘就一幅“特”具活力的商都盛景。
一组数据印证了郑州特色文旅的吸睛力:双节期间,郑州文博以“郑是金秋·月满商都”为主题,精心策划推出10类、近200项精彩活动,全市文博单位、考古遗址开放场所接待参观共计133.96万人次,文博市场总收入2094.46万元,同比增长8.1%。
这组数据背后,不仅是普通的“看展”增长,更是“特色文旅产品”的精准发力: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让四大方鼎首次“团聚”,用3600年商都文明的“独家IP”引游客专程奔赴;《桑林祈雨》沉浸剧场以全息技术还原3600年前商汤祈雨场景,在光与影的交织中,为观众带来了覆盖多重感官的视听盛宴;“大河之上”剧本游把黄河文化融入互动体验,让亲子家庭在玩中读懂历史文化……这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文旅,不仅让郑州成为“文化打卡地”,更让“为一座馆、赴一座城”成了假期新风尚。
另一组数据则彰显特色消费的升温势头:9月30日至10月7日,丹尼斯大卫城、正弘城等11家重点商业综合体客流量665.04万人次、营业额70308.5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34%、18.85%;更值得关注的是,郑州凭借“夜间特色消费”的亮眼表现,成功入围“2025国庆十大夜生活活力城市”……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更是持续释放红利,国际中转旅客“顺路游”占比提升至35%;同时,郑州作为中转枢纽,假期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0%,其中“停留时长”指标格外亮眼:外地游客在郑平均停留1.7晚,同比提升0.3晚,“中转站”正向“目的地”转型……
从消费券带动消费、消费品以旧换新拉动需求,到商业综合体、大型商超、餐饮企业和特色商业街区客流量及销售额保持稳定增长,郑州消费活动不断“换新”,消费市场活力尽显。同时,首发店铺、新鲜体验、独特魅力,吸引不少市民游客专程打卡:亳都?新象不走“单一购物”老路,以“两大策展+八项活动”打造“全时段特色消费圈”——白天逛国风市集、看非遗展演,晚上赏灯光秀、品文创小吃,让游客从早到晚“逛得有料”;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街区深挖“工业遗产”特色,把旧厂房改造成“秋天的果实”文创市集,搭配摩登巡游、live演出,让“工业风+潮流消费”碰撞出新鲜感,不少游客直言“来这里不仅是买东西,更是体验一种生活方式”……这些特色消费场景,把“逛商圈”变成“享体验”,让消费不再是“刚需”,而是“值得专程打卡的乐趣”。
假日经济的活力,从来不是“流量偶然”,而是“特色深耕”的必然。双节郑州把“文化特色”转化为“文旅吸引力”,把“特色吸引力”转化为“消费推动力”——市民游客为四大方鼎而来,会顺便去亳都?新象尝特色美食;为沉浸剧场驻足,会顺路在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街区买文创周边;逛完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建业电影小镇,还可以打卡郑州海昌海洋公园、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夜间特色消费更是能留住大家的脚步……“文旅+消费”形成闭环。
双节结束,郑州的“特色活力”仍在延续。从“为一件文物赴一座城”的文化共鸣,到“为一个场景买一份单”的消费热情,郑州用特色文旅、特色消费再次见证了城市的巨大吸引力。未来,当更多文博IP从“静态展览”变成“沉浸体验”,当更多消费场景从“单一购物”变成“生活美学”,这座城市定能将“假日热度”转化为“四季常青”的发展动能,让文化自信扎根在街巷烟火里,让经济活力涌动在城市肌理中,用“商都特色”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郑言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