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技艺与新技术同台竞技、“大块头”与小智慧交相辉映……9月20日~22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郑州呈上一场场技能饕餮盛宴。
在这个巅峰对决、王者争霸的赛场上,全国35个代表团的3420名选手围绕106个竞赛项目展开激烈角逐,新匠魂在此破茧,老技艺于斯生辉,代表河南参赛的郑州选手们也各展所长,决胜国赛技能之巅。
“大”展身手
盾构机、飞机、地铁……国赛赛场上,“地底蛟龙”展露身姿,“空中飞鸟”蓄势腾飞,向参赛选手发起“全能考验”。
作为本届大赛新增赛项之一,盾构技术赛项配备了两台盾构教学机,9月22日的盾构技术赛项的赛场上,两条“地底蛟龙”静卧,等待选手“把脉问诊”。
据盾构技术赛项解说员郑可怡介绍,正在进行的是盾构机设备故障诊断及处理竞赛模块,所有选手在赛前会收到一份详尽的设备原理图,这份图纸涵盖整个盾构教学机的电气、液压与控制系统逻辑,厚度有数百页,内容极为庞大。
“光是读懂这张图,就需要极强的专业基础和空间推理能力。”郑可怡说,选手不仅要看懂线路,更要理解每一个模块之间的联动关系。
当天上午的比赛中,选手将面对5个预设故障点,这些故障可能涉及线路接触不良、传感器失灵、电磁阀卡滞、PLC信号异常或液压回路泄漏等多种类型。选手必须依据原理图进行逐项排查,定位问题根源,并完成修复操作。
代表河南参赛的选手李伟来自郑州铁路技师学院,在他看来,盾构技术赛项的各工况盾构模拟操作,盾构机设备故障诊断及处理,盾构电气系统设计、装配、编程及调试,盾构液压系统设计、装配及调试4大竞赛模块中,盾构电气系统设计、装配、编程及调试最具难度。
“选手需要在5个小时内将500多根线头一一对应连接,接线无误后进行编程、调试,体力和脑力缺一不可。”李伟说。
盾构技术,顾名思义,与大国重器盾构机息息相关。我国的盾构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路在河南成长壮大——我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盾构机就诞生在河南,我国更先进、强大的盾构机还在源源不断的研发生产中。
这次参赛,让学习盾构技术5年多的李伟感触良多。“这次比赛竞争非常激烈,我觉得大家的专业水平都很高,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注意对细节的把控。”李伟说。
记者 李娜 杨丽萍 李宇航 文 马健 李新华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