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郑州工业技师学院的实训楼里,感觉耳朵被“叫醒”——木工坊的刨木声“沙沙”带劲,开发室的键盘敲得“噼啪”作响,零售区姑娘的模拟接待声甜脆,连鸿蒙开发工位的调试提示音都节奏感十足……离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越来越近,参赛选手最近把日子过成“训练场—食堂—宿舍”三点一线,连教练都说:“这群孩子眼里闪的光,比楼里的灯还亮。”
作为河南代表,学院这次带着木工、精细木工、移动应用开发、零售、鸿蒙应用开发5个赛项出征。每个赛项1名选手背后,是全校60多年攒下的职教底气,更是“真诚做人、用心做事”校训里藏着的“以赛育匠”的劲儿。
参赛选手“较真儿”
走进木工坊,先闻到木香。参赛选手小沐正蹲在工作台前,木屑伴着淡淡的木香在空气中浮动。他正手持精密量具,反复校准榫卯结构的拼接精度,桌面上整齐摆放着不同规格的凿子、刨子,以及数十块打磨至光滑的实木板材。
“之前在模拟训练中,一处榫卯接口的贴合度差了0.2毫米,我和教练一起拆解了十几个经典木作案例,才找到优化手法。”打开木工实训区的量具盒,里面的卡尺刻度旁满是细小磨痕。“每天练完,手指都僵得握不住筷子,但是会觉得又进步了。”说着,小沐随手擦了一把汗继续工作。
教练手里的评分表上,红笔圈满了“接缝平整度”“花纹对称性”,比老师改作业还仔细。
旁边,精细木工的参赛选手小艺磨木件时特别轻,指尖蹭过木料像摸丝绸。小艺说:“教练说精细木工得‘耐看’,不光尺寸要准,看着还得舒服。我现在闭着眼都能摸出木纹走向。”
“弧度再柔2°”“雕花深度减0.2毫米”……教练在一旁指导,桌上的参赛方案草图本翻得卷了边,复杂的雕花图案已修改了8版,每一笔线条都经过反复推敲。“精细木工不仅要‘精’在精度,更要‘细’在设计感。”教练强调,好的作品一定要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还没走到移动应用开发实训室,远远就听到越来越密的键盘敲击声。走进训练室,只见参赛选手小科正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桌上摊开的笔记本记满了不同场景下的开发思路与bug解决方案。
“上周模拟赛中,一个数据交互模块响应速度不达标,我和专家教练熬通宵对比了5种优化算法,才将响应时间缩短了0.5秒。”翻看小科的笔记本,字里行间全是各种“较真儿”。
鸿蒙开发这边倒显得十分安静,参赛选手小高盯着屏幕调界面,鼠标点得特别轻。“按钮间距再小2px,跨设备互联得再测3遍。”他桌上摆着好几台测试设备,“得确保在不同设备上都能用,不然比赛时出问题就麻烦了。”
“您好,十分抱歉为您带来不愉快的购物体验,退货需要携带小票……”这里是零售实训区,模拟超市、便利店等真实消费场景开展训练,参赛选手美美身着工装,正在演练“临期商品退换”。随后,她又模拟了收银,还要解决“顾客投诉”。
“有一次模拟退换货,教练让我对着镜子练了20遍。”美美笑着说,“现在就算站一下午,说话也不带喘的。我每天晨跑3公里,体能早练出来了。”一旁的心理教练怕她比赛时紧张,连“怎么调整呼吸”都教了。
教练团队“硬核”
选手们能专心练,全靠学校托底。为冲击第三届国赛,每个赛项都配了“专家+跟训+体能+心理”的教练团队,跟训教练恨不得住训练场;体能教练按项目定制计划,木工练手部力量,零售练站功;心理教练每周来聊天帮忙减压,比家里人还贴心。
为了让选手见世面,学校还常安排去国家集训基地“取经”,每次至少一周,可以跟全国的高手比一比。还请了世赛获奖选手来同训,用教练的话说:“多学一点,比赛时就多一分底气。”
硬件上更是“不心疼”。国赛同款的木工量具、鸿蒙开发设备、零售货架全配齐,耗材按赛事标准管够。
衣食住行全打通。选手住人才公寓,食堂每天换着花样做营养餐,早餐鸡蛋牛奶管够。宿管阿姨知道他们起得早,常帮着晒被褥,连“训练服洗了没干”都惦记着。“上次我感冒,教练直接把药送到训练场,比我妈还细心。”一名参赛选手说这话时,眼里满是感动。
郑州工业技师学院的全力备赛背后,藏着60多年的“职教根”。学校1959年就创办了,归省工信厅管,从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到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拿了一箩筐。现在有9个产教融合基地、84个实训室、4000多个实训工位。
师资更是“硬核”,3个职教专家,160个一体化教师,还有6个技能大师。其中,2个全国技术能手、33个河南省技术能手。每年帮企业培训6000多人,校企合作送出4000多名技术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常年100%。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专业在河南是标杆,木工、无人机专业群更是冲进了全国第一方阵。
本报记者 陶然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