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少年为减肥进行高强度运动,肌酸激酶骤升至2万单位! 医生紧急提醒:科学运动是关键

2025-09-05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近日,一名13岁少年因短期内进行大量运动,出现严重肌肉酸痛、发热及胸闷等症状,被送往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救治。经诊断,该少年确诊为“运动性良性肌炎”,与近期突然进行超高强度训练有关。这一案例再次为青少年运动安全问题敲响警钟。

据悉,该少年小宇(化名)身高175cm,体重80kg,在父亲陪同下于开学前连续三天进行“魔鬼训练”,希望快速减重。然而训练结束后,他出现全身肌肉剧痛、低烧和胸闷等不适,经检查发现其肌酸激酶(CK)指标高达20000U/L,远超正常范围(50-310U/L),初步怀疑为心肌炎。后经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心血管专科团队进一步诊断,排除心肌炎,确认为良性肌炎。接受5天对症治疗后,小宇目前已基本康复。

为什么短期剧烈运动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专家解释,肌酸激酶是肌肉细胞内负责能量代谢的重要酶类,通常在血液中含量极低。但当运动强度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尤其是肌肉受到过度牵拉、撕裂时,肌细胞膜破损,导致该酶大量释放进入血液。青少年肌肉尚未发育成熟,突然的高强度运动更易引发肌肉微损伤,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造成肾功能损伤。

良性肌炎的主要表现包括:运动后24-72小时出现肌肉酸痛(常见于大腿、小腿等大肌群),伴随乏力、低热,少数人有恶心、呕吐症状,尤其需警惕尿液呈浓茶色,这是横纹肌溶解的重要信号。

医生特别提醒家长应注意孩子运动中的“雷区”:

1.不应盲目追求快速减肥,青少年每周减重不宜超过0.5~1公斤;

2.运动需循序渐进,遵循“每周强度增幅不超过10%”的原则;

3.一旦孩子出现持续胸痛、肌肉剧痛、深色尿或头晕心慌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如何帮助孩子科学运动?专家提出三大关键词:

个性化计划:根据年龄、体重和体能选择合适运动,如肥胖儿童可从游泳、快走开始;

充分热身与恢复:运动前做动态拉伸,运动后做静态拉伸,并保障每日8–10小时睡眠;

合理营养与补水:运动后及时补充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升。

专家表示,运动不是短时冲刺,而应培养为可持续的健康习惯。家长应在鼓励孩子锻炼的同时,密切关注其身体反应,避免过度运动导致损伤。

记者 邢进 通讯员 贾丽娟 郝海菊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曹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