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促工程,以材料创未来。”走进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墙上这样一句话。展厅里各种蕴含先进科技的新材料等产品,展示着这座以新材料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研究院的科研实力与创新活力。
2024年2月,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揭牌成立。从北京未名湖畔到郑州北龙湖畔,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团队带着丰富优质的科创资源落户郑州,为河南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汇聚一流人才 打造创新平台
葛高阳是北京大学博士后,他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光电子材料领域。今年博士后出站后,他选择跟随导师来到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工作,为家乡河南新材料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大学有着全球顶尖的新材料学科团队,其在郑州布局建设新材料高等研究院,也把一流的科研团队和人才资源带到郑州,重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旨在打造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智库建设、人才培养、企业孵化为一体的创新创造创业平台。
“我们通过项目引才的方式,引进了一批包括两院院士、国家杰青在内的高层次人才,他们带着具体项目和科研团队来到郑州,形成强大的人才队伍。”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孔寅飞说。目前研究院已精选8个成熟项目,组建8个科研团队。先进碳材料、新能源材料、光电子材料、生命健康材料、智能制造与装备、AI For Science六大研究中心,分别在不同领域开展前沿科技研究,助力河南科技“突围”、成果落地。
据孔寅飞介绍,高研院正在推动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计划联合北京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博士后联合培养,同时也正在探索与北京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这些人才未来将成为我们的核心力量 。”
聚焦前沿科技 推动成果转化
高性能纤维是材料领域的高精尖技术,在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我们烯碳/芳纶复合纤维项目团队主要聚焦高性能、低成本烯碳/杂环芳纶纤维的制备与应用,推动实现高性能纤维产品在河南的产业化。
相变储能材料是一种能够通过相变过程来储存和释放能量的材料,相变储能材料及器件项目团队主要负责的是面向人体和电子器件热管理的相变复合材料项目,应用方向主要有绿色建材、智能控温织物、高导热界面材料等。
生物医用材料项目团队目前正在开展的高性能水凝胶微环境调节敷料项目,主要用于伤口治疗,通过对水凝胶结构的设计与改性,实现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快速愈合。
除了这三个项目,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还有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项目团队的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与制品产业化项目,柔性可穿戴健康监测仪器项目团队的面向精密电子的绿色友好型有机光电材料项目,薄膜技术与装备项目团队的面向IGBT用高端陶瓷封装基板材料产业化开发项目,AI赋能材料人工智能技术团队的AI赋能新能源行业数字智能化项目,高性能气凝胶产品技术团队的高性能气凝胶产品开发与产业化项目。
“这些研究项目都聚焦前沿科技,以产业化为最终目标。我们在立项之初就考虑到产业化的问题,因此我们选择的都是相对比较成熟的项目。”孔寅飞说,每个项目立项之前,他们都会调研梳理该项目在河南的整个产业链情况,并且与当地企业开展交流对接活动。“我们要做的更多是从1到100的工作。”
为推动项目成果产业化,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研究院与万华化学集团、东方雨虹、比亚迪等国内知名企业共建郑州联合研发中心、先进防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郑州分中心等联合研发平台,同时与河南省内新材料龙头企业多氟多、龙佰集团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重大项目科研攻关、科研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此外,高研院还推动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以“材料+”为投资主线,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开展投资布局,助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校地双向奔赴 共绘发展新篇
新材料是河南省及郑州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河南省五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郑州市六大主导产业之一,新材料在中原大地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态势。
“郑州区位优势明显,新材料在河南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就是要结合河南省及郑州市的产业基础、产业定位和发展优势,利用北大的学科优势、人才资源等,积极探索政产研学用深度融合发展模式,赋能中原新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孔寅飞说。
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将优质的科创资源和人才队伍带到郑州,郑州给予其场地、资金、政策等的支持,对高研院的建设提供全周期、保姆式、一站式的服务保障,在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郑州市也做好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全力服务支持高研院开展科研工作。
郑州拿出最大诚意,北大回以科创硕果,这是双方的强强联合,更是校地的双向奔赴。
依托北大、立足郑州、服务河南。北龙湖畔,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正在加紧建设中;河南省科学院的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过渡空间里,一些研究项目已经在开展中。围绕“构建大平台、承担大任务、组建大团队、产出大成果”的目标,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将为河南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中原大地上一座新的创新高地正在形成。
本报记者 李宇航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