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铸魂 绘制兰台新篇 ——郑州市档案馆2025年上半年精神文明创建纪实

2025-08-18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接待来馆查档1034人次、开展各类精神文明活动41次、举办10多次志愿服务……在郑州这座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活力的城市里,有一群“兰台人”,他们以档案为媒,在守护历史根脉的同时,深耕精神文明沃土。

2025年上半年,郑州市档案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培育新时代档案人才为抓手,以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为工作宗旨,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让精神文明之花在方寸档案间绽放,在服务群众中结果。

党建引领:筑牢文明创建“根与魂”

持续建立健全“党建+文明创建”机制,以党建带创建,以创建促党建,不断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注入源动力。

深化理论武装。年初召开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动员会,确立“省级文明标兵单位”创建目标,构建起“馆长统筹、分管主抓、处室落实、全员参与”的责任体系;每季度一次的创建工作会,每周一次的主题活动,推动文明创建从曾经“弹性大、约束少的软任务”,转变为如今人人主动践行、大家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

廉政教育是党建的重要底色。6月,全体党员干部走进河南省廉政文化教育中心,在沉浸式体验中筑牢思想防线;春节、端午等节前,警示教育会与廉政谈话会如期而至,让“清风正气” 融入节日氛围。

铸魂育人:锻造新时代档案铁军

为让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兼具“深度”与“温度”,郑州市档案馆积极联动多方资源,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活动。

今年以来,春节写档案主题春联、元宵举办趣味运动会、端午共制五彩绳……这些活动让干部职工在剪、写、玩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联动多方资源,组织党员走进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触摸6800年前的文明遗迹,感悟先民奋斗精神;在黄河湿地公园开展“缅怀英烈承精神”清明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联合社区观看《八佰》,在光影中重温革命岁月;举办“兰台英才”档案业务培训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到馆开展当代中国口述历史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拓宽干部职工的业务视野。

特色赋能:让档案成为文明传播者

上半年,馆内深度挖掘馆藏资源,制作“档案见郑”“汉画像砖”等系列视频,在新媒体平台以兰台视角讲述郑州故事;编撰《省会迁郑档案文献图集》一书,再现70年前河南省会由汴迁郑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全过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辈们砥砺前行的见证,真正让沉睡的红色档案“活”起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这是档案特色融入文明创建的生动实践。

更令人瞩目的是,该馆深挖馆藏,联合郑州市档案局、中国嵩山少林寺出版《少林寺碑碣选释》一书,助力其成功申报《世界记忆名录》。

6月9日,在第18个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市档案局、市档案馆联合推出“请听档案说”主题系列活动,通过“烽火岁月”“依法治档”“世界记忆”“兰台风采”“继往开来”五大篇章,在绿城广场,不仅全景展现了郑州的历史纵深与时代风貌,并且,从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的少林寺碑碣(566-1990)中精选30幅佳作,再现郑州作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的深厚底蕴。同时,进行动漫式法规解读、重现66幅全市兰台人“十四五”以来工作场景、从六个维度讲述我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

躬身为民:人文关怀在服务中闪光

针对破产企业找不到自己的档案,无法办理退休手续的问题,郑州市档案馆肩负起这项民生工程,把遗落的破产企业档案梳理整合数字化。截至6月底,共接待来馆查档1034人次,全国档案查询平台94件,电话及郑政钉查档820人次,办理跨馆利用3件,喜获群众致谢锦旗1面、表扬信28篇;档案文化宣传处的讲解人员常年坚持节假日为全市群众免费讲解,截至目前,共接待29家单位,780人次参观,用专业与耐心诠释“为民服务”。

志愿服务是文明延伸的“触角”。3月,志愿者走进荥阳市汪沟村,送去“爱心药箱”、讲解慢性病防治知识;盛夏七月,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汪沟村进行帮扶;高考期间,在十九中考点设立“爱心助考站”,提供饮水、休息区、义务植树、全城清洁、普法下乡……10多次志愿服务、41次各类精神文明活动,这群“兰台人”用实际行动,让“人人参与、处处可见、时时践行”的文明创建氛围融入到郑州这座城市的文明肌理中。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破浪行。未来,这群“兰台人”将继续以档案为媒,以文明为约,让每一份档案都承载文明的重量,让每一次服务都传递文明的温度,在守护历史根脉与服务时代发展的征程上,续写精神文明创建的新篇章。

记者 陶然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