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博物馆的转型与非遗的“活态”传承——文旅融合中的多元探索

2025-08-17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沉浸式体验让小众博物馆看到了转型的曙光。”在“旅博牵手 书写‘船’说”活动中,郑州本地多家博物馆负责人在《如意龙湖?船说郑州》游船上,从水幕光影与真人演艺中,找到了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新路径——无论是民居文化、中医药文化,还是水晶非遗,都能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新活力。

小众博物馆的“破局”:从“同质化”到“沉浸式”

《如意龙湖?船说郑州》以虚实交融的演绎,将五千年文明转化为可触的时空长卷,这让郑州木华苑民居博物馆馆长郭桦深受触动。“全国83%的非国有博物馆存在展陈同质化,而沉浸式体验转化率是传统的3.2倍。”她认为,小众博物馆需打破“静态陈列”,通过数字技术重构展陈,让虚拟现实与实体空间融合,“在移步换景中完成文明解码”。

郑州庚贤中医药文化博物馆馆长林娜梅同样看到了希望:“活动为博物馆传播提供新思路,让文化走出展厅,走进生活。”她表示,中医药文化也能通过创新形式“活”起来,吸引更多人关注。

非遗的“活态”传承:让文化融入生活

郑州晶石造器博物馆副馆长王贵峰在夜游龙湖时,生出“直把龙湖作西湖”的感慨。他认为,郑州东区已化身“灵动水城”,而“船说”更应成为“流动的文博盛宴”。“将‘水晶之恋’传说、‘大象传奇’等‘郑好?郑说’IP汇入航程,让市井画卷、文创与传说在波光中辉映。”他畅想,让博物馆故事在光影中演绎,既能让文化融入生活,更能让动态非遗鲜活展现。

林娜梅则计划将沉浸式体验引入博物馆:“让中医药文化更生动,比如设计互动场景,让游客感受中药炮制技艺,吸引更多人学习传承。”

航程中的文化共鸣:从“穿越”到“思考”

游船体验成为灵感源泉。郭桦认为,虽无实体文物,但其“虚实交融的叙事”为小众博物馆转型提供了启示:“既保留文物价值,又构建动态解码系统。”林娜梅对“船说郑州”的时空穿越感印象深刻:“从远古到现代,每个环节都让人沉浸,这为我们展示中医药发展史提供了参考。”

王贵峰的夜航体验则充满诗意:“水波倒映现代华章,暖风如江南,让人陶然忘归。”他思考,郑州的“船说”不应止步于模仿,而要注入人间烟火气”,“让千年文脉与现代创意碰撞,驶向更辉煌的未来。”

未来:让多元文化共绘“郑州画卷”

随着“运河满境”落地,“船+岸”空间将为多元文化提供舞台。郭桦期待小众博物馆借沉浸式体验“破局”;林娜梅计划让中医药文化“走出馆舍”;王贵峰则盼着“郑好?郑说”IP点亮航程。正如众人所言,当更多元的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相遇,郑州的“船”说将更加精彩纷呈。

记者 谢源茹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