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圈”实践到“流动”传播——博物馆人共话郑州文旅新动能

2025-08-16 来源: 郑州晚报 郑州客户端官方网站 分享到:

“当历史以演艺形式‘活’在水面,才懂文化传播可以如此流动。”在“旅博牵手 书写‘船’说”活动中,郑州本地多家博物馆负责人登上《如意龙湖?船说郑州》游船,在古今辉映的航程中,对文旅融合的“破圈”力量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博物馆与旅游的跨界,不仅是资源的叠加,更是为郑州文旅注入了文化“引擎”。

跨界“破圈”:为文旅装上文化“引擎”

《如意龙湖?船说郑州》通过升级后的“双向叙事”,让游客在去程触摸“文化郑州”、回程感受“活力郑州”。这种创新让郑州城外城陶瓷艺术博物馆执行馆长吴向勇称之为“文旅融合的‘破圈’实践”:“‘船说郑州’与博物馆牵手,既为项目添了文化厚度,又为博物馆打开‘流动展厅’,这种‘船+博物馆’模式能串起散落的历史文化,为全国提供‘郑州样本’。”

郑州市丝路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孙鹏超认为活动是“创新典范”:“它打破了静态展示与旅游观赏的边界,让文化‘活’起来、故事‘动’起来,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碰撞。”郑州红木文化博物馆副馆长胡泊则强调其对城市转型的意义:“激活了千年商都基因,助力郑州从‘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变。”

思维革新:文化传播需要“流动”与“创新”

跨界互动带来了“思维地震”。吴向勇坦言,过去习惯将文物“锁”在展柜,而此次看到历史在水面“活”起来,才意识到“博物馆该做文化‘摆渡人’”。郑州瞻世客家文化博物馆执行馆长王丞深受启发:“文化可通过数智化、实景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与旅游融合能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

孙鹏超感受到“破圈”的力量:“静态文物变动态场景,让我们明白文化传承需要创新表达,跨界合作正是激活传统的绝佳路径。”胡泊则建议建立文旅资源共享机制:“让游客在一处获取全市信息,构建‘文化+旅游+商业+城市’的业态,打造城市会客厅。”

航程体验:在古今辉映中触摸文化温度

游船体验让众人沉醉。孙鹏超用“超乎预期”形容:“360°全景配合光影演艺,全程是视听盛宴,让人‘人在画中游,心随历史走’。”王丞偏爱夜晚的氛围:“微风中,光影舞台演绎历史人物,让文化与夜景交融,赋予游船独特符号。”

吴向勇称其为“沉浸式历史漫游”:“历史不再是文字,而是鲜活场景,让博物馆的文物能更生动地抵达游客。”胡泊则对十二幕大秀印象深刻:“从黄帝雄浑到嵩山武韵,让我们看到‘惊艳的郑州’,这必将成为文化新IP。”

未来蓝图:从“串珠成链”到“文旅目的地”

随着“运河漫境”9月底面世,“船+岸”立体空间将形成。吴向勇期待“双向奔赴”:“‘船说’借博物馆添厚度,博物馆借‘船说’拓广度。”胡泊表态:“红木博物馆将做郑州文旅的‘奋力桨手’,共推城市文旅腾飞。”

记者 谢源茹

 


分享到: 编辑:陶莎 统筹:陈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