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周某被冒充“公检法”诈骗盯上,为自证清白,他配合对方调查期间被骗16万元;令人震惊的是,此类骗局不仅针对成年人步步设陷,更将黑手伸向了毫无防备的小学生,小学生小雨(化名)因害怕家人受到“处罚”,被骗18718元。郑州警方提醒,呼吁市民务必提高警惕,识破骗子恐吓伎俩。
成人深陷“自证清白”陷阱,16万元不翼而飞
7月 30 日,受害人周某接到一陌生人的电话,对方自称是“北京市公安局”的警察,最近接到的一起案件中周某的手机给他人发送过诈骗信息,周某告诉对方自己并未干过此事,对方告诉周某要配合调查,随后周某按对方要求下载腾讯会议APP并进入对方发来的会议号,在问了周某一些问题后,对方提出要检查周某的银行账户,看看是否存在涉诈资金,随后双方共享屏幕,对方以安全验证为由让周某将自己的钱全部转至安全账户,待转账完成后,称次日核实完毕后会联系周某。
次日,周某给对方打电话时发现已被拉黑,周某意识被骗遂报警,共计损失16万元。
小学生遭遇线上“民警”恐吓,造成家庭积蓄受损1万多元
无独有偶,数日前,小学生小雨用家长手机刷快手时,一陌生账号以“北京市公安局办案民警”的名义发来好友申请,通过后对方发送带警徽的“工作证”,称其账号涉嫌网络诈骗需配合调查。
对方要求小雨修改支付宝及绑定的农业银行卡支付密码,称用于锁定涉案资金,继而索要短信验证码以证明账号使用情况,否则认定隐瞒证据。
见小雨犹豫,对方威胁称小雨及其父母将承担法律责任,影响升学、考公。小雨被吓坏,多次提供密码和短信验证码。数日后,家长发现资金异常,经查共被骗18718元。
郑州警方提醒,公检法等机关绝不会采取电话、短信、微信、QQ等形式进行案件处理,公检法等机关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验资账户”,也不会要求个人进行转钱操作;
警惕陌生人的屏幕分享邀约,涉及私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密码、验证码时,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记者 张玉东